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案例

分享到:1
来源:爸妈在线心理网 作者:匿名 发布时间:2013-04-11 浏览:486 字体:【小】【中】【大】

  一、心理危机

  一般而言,危机(crisis)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而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的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状态。

  当个体面对危机时会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危机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上、情绪上、认知上和行为上。生理方面: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头痛、疲乏、失眠、做恶梦、容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哽塞感、肌肉紧张等。情绪方面:常出现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紧张、不安,愤怒、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松、持续担忧等。认知方面: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行为方面: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

  目前,大学毕业生们为找工作四处奔波,中小学生也在为学习、考试忙得焦点烂额,“郁闷”成为当下校园里最流行的一个词。一些学生竟因心理压力过重而崩溃,甚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已开始关注起一个严肃的课题: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他能够帮助心理疾病患者正确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危机,由于患者通常无法看到生活中发生的困境与自己心理障碍之间存在的关系,所以心理治疗者可以通过倾听、提问等直接有效的方法,使患者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并通过一定的干预措施来扭转错位的心理。危机干预分为预防性、治疗性和补救性三种。

  二、心理危机干预个案实例

  (一)问题的发生

  W,男,高三刚毕业学生。

  这是一个很文静,很有礼貌,也曾经是很有理想很有抱负的男孩子。在初中时成绩非常出色,是父母的骄傲,老师的宠儿,同学心中的榜样。刚进高中时进行了摸底考试,结果成绩离理想的相去甚远,想到自己曾经的辉煌不由失落感倍增。特别是初中的同学C,现在的同桌成绩远远超过了他,这无疑使他更受打击。可他强烈地想把成绩搞上去,总怕自己上课漏听什么,结果,他一听到上课铃声心就会猛烈跳动,整个上课过程就象得了严重的心脏病似的,很难受,可一下课就一切正常了。每次考试他都想着要翻本,可事实是一次比一次差,甚至拿到试卷就会发抖,脑中一片空白。从此他一度萎靡,上课提不起精神,甚至连头也不敢抬,总感觉老师和同学都在笑话他,都在歧视他。就在这时他和C在宿舍因一点小事发生了冲突,经过我的教育和开导,事情很容易就解决了。C也没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W却认为这是C对他轻视践踏的突出表现,又联想到从开学到现在很多次他自认为C侮辱他的事情,断定自己有今天全是C这个小人背后搞的鬼,他越想越气,决心要报复,但又没胆量,总这样憋着,渐渐地感觉胸闷,心慌,头痛和厌食。最后,他终于无法控制自己,向C发出了挑战书,邀C晚上到厕所决斗。幸亏我及时得到消息予以阻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问题的分析

  1.开始于考试焦虑

  我们从W第一次摸底考试失败后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可以推断,他一开始是处于典型的考试焦虑状态,他的自负和脆弱让他无法接受自己不如人的事实,矛盾使得他心力交瘁。考试焦虑是后天习得的心理障碍,它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数是因为家长、老师或自己对学习提出过高要求,超越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并形成了过度的心理压力。一般来说考试焦虑与下列因素有关:(1)考试焦虑与能力水平呈负相关,即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或学习效果较差者容易产生考试焦虑;(2)考试焦虑与抱负水平呈正相关、即要求自己成绩过高者容易发生;(3)考试焦虑与竞争水平呈正相关,即考试意义越大越易产生;(4)考试焦虑与考试失败经历呈正相关,即经历过重大考试失败者容易发生;(5)考试焦虑与心理生理状态呈负相关,,且与生理状态也有关系。

  2.经历了抑郁

  W在多次自我挣扎而不能扬眉吐气后陷入了深即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容易发生深的不安和忧虑中,随着时间的推移,W患上了比较严重的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低落为核心表现的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内心愁苦,缺乏愉悦感,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常感到不顺心,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缺乏信心,有时还伴有失眠或昏睡、体重下降、心慌等生理变化。它是心灵的杀手,近年来,中学生抑郁症患者呈迅速上升、日渐严重的趋势,甚至于有的学生走上绝食、自杀的极端道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实,抑郁也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生活中,人人都会面临各式各样的不如意,遭遇形形色色的挫折,但绝大多数人都能化解不快,忘却烦恼,只有小部分人不由自主地沉湎其中,难以自拔,日积月累,沮丧悲观。而W的心理素质较差,对于一时的失败不能正确认识,一直耿耿于怀无法释然导致了最终抑郁症的产生。

  3.发展成暴力倾向

  W一直很痛苦,也想早日解脱心灵的羁绊,但他选择的却是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其实他本来是一个文静胆小的男孩子,自己也知道有心理问题,他需要寻找突破口,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归因”,但他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和不如意都归到了别人身上,认为是C把他害成这样的,把一腔怒气全部倾注在C头上,以至于要找C决斗。他的这种暴力倾向比较特殊,并不是因为受到某些暴力因素的影响,而是一种郁积力量的突然爆发。这种突然的情绪爆发危害性是很大的,往往会给双方带来巨大的伤害和痛苦。

  (三)心理干预过程、策略及效果

  1.认真倾听,鼓励当事人的感情宣泄。

  一开始他还不太愿意说,我主动表示了同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使W相信自己找到了能理解他痛苦的人,他其实也渴望倾诉,在断断续续的讲诉过程中,他神情激动、痛苦和焦虑。我鼓励他把内心的痛苦宣泄出来,释放积聚在内心的不良情绪。这次谈话后,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被动倾诉开始转向主动找我聊天,有时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这是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次谈话,他的情绪基本稳定下来,上课有时还能抬起头来听了。

  2.启发引导,调节不良认知

  通过谈话,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了解了他的学习、生活、交友、家庭等情况,从这些信息可以分析出他存在着不正确的观念,因此,首先要矫正他的一些不良认知。认知的改变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2)分析考试的作用,介绍考试的策略。(3)一起分析从忧虑到恐惧考试的盲目性。(4)一起分析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归咎于他人的不合理性。通过多次引导,最后我在时机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安排了W 和C的见面,我鼓励双方当着老师的面把对对方的看法说出来,结果说来说去大家发现竟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注意到W用力甩了下头,然后伸出手对C说:“对不起!”我感觉这三个字真的可以用掷地有声来形容,当时我们师生三人都很激动,也许这就是他怨气的释放和释然吧。

  3.缓解考试压力,正确自我定位,重塑自信

  其实,W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和学习压力有关,他不能正确面对各种学习压力特别是竞争压力,对自己的要求又过于高,这样就导致了内心的矛盾和冲突。针对这种情况,接下来的心理辅导重点就放在了建立正确的压力观了。我主要帮助他认识如下问题:

  (1)得失心不要太重。得失心太重往往会使自己患得患失,更增加心中的压力和紧张。人一生中最大的光荣,不在于从不失败,而在于每次跌倒后,都能勇敢地爬起来。如果能从考试失败中站起来,才是真正勇者的表现。

  (2)正视考试的价值。不要怕考试,把考试当作自己努力成效的工具。考试不但能指出你该努力的方向,也能警告你是否该努力了,这样的“益友”到哪里找呢?人一生中最丢脸的事,莫过于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我们要吸取考试经验,才能使今日的失败成为明日的胜利。

  (3)充实实力最重要。如果每天都在想“考不好,怎么办?”只会造成无谓的烦恼,占用你宝贵的时间,对自己丝毫没有帮助,倒不如把心思和时间花在读书上,有了实力,还怕考不好吗?学习永远不嫌迟,只要努力再努力,成功必然属于你。

  在谈话阶段,我发现W的变化是让人欣喜的,他重新拿起了他厌恶的课本和练习卷,甚至还会找同学问问题,看来他已经准备认真投入学习了。

  (四)反思

  目前即使是发达城市,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也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现在学校对心理干预关注得还不是很多,而且现在的危机干预机制多数还是停留在补救阶段,预防性的危机干预机制还不普遍。就连日常的心理教育也面临很多困难。很多学校还没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专业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加强,业务水平需要尽力提高。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的研究工作基本上还是模仿、借鉴他人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更需要进一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