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老年作为观

分享到:1
来源:爸妈在线心理网 作者:郝麦收 发布时间:2012-11-11 浏览:238 字体:【小】【中】【大】

  要做创新老人,最重要的是确立现代的老年作为观。那么,什么是现代的老年作为观?他有哪些价值?如何实现老有所为?这就是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老年作为观的转变

  什么是老年作为观?

  所谓老年作为观,就是对老年人能否继续对社会有所贡献的态度和看法。

  老年作为观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老年作为观,认为人老了之后,就剩下养老和娱乐,无所谓对社会再所作什么贡献了。简单说,这就是老年人无所作为的人生观和作为观。现代的老年作为观与传统的作为观正相反,认为人进入老年阶段之后,不但需要老有所为,而且人人都能够作到老有所为。这就是现代老年作为观。认为老无所为,就是传统观念,认为老有所为就是现代观念。两种观念之间就差一个字,那就是“无”还是“有”,一字之差造成了两种老年作为观的根本区别。

  老年作为观的转变,就是把老无所为,变成老有所为。用“有”代替“无”,这就是老年作为观的革命。这是所有涉老观念变革的核心变革内容。

  二、 现代老年作为观的价值

  老有所为的老年作为观,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有巨大的价值。

  1、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大化

  传统的作为观,充其量是阶段作为观。也就是人生的青年阶段和中年阶段的作为观。而不是终身的作为观。现代的作为观是把阶段作为观变为终生作为观。有作为才有价值。在退休时间上,在我国男性是60岁,而美国是67岁。我国的工人退休更早,男性是55岁,而女性是50岁。这个年龄还是中年人。也就是说,不到老年就退休了。退休后就什么也不愿意干了。现代的作为观要求的是:人们按现在的退休制度退休以后,继续工作,继续从事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一直干到干不动为止。这样,按城市的平均预期寿命计算,起码可以干20年。多干20年,和少干20年,一个人的价值能一样吗?老有所为就可以扩大人生的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2、满足老年人的最高需求

  老年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温饱需求、安全需求、交往需求、荣誉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老年人的前四个需求(温饱、安全、交往、荣誉)已经基本实现了。所差的就是自我实现需求。老年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创新生命,积极奋斗,干出业绩,这是老年人在心理上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有作为,就是有实现,大作为就是大实现。大实现就是心理上的大满足。

  3、减轻子女和社会的负担

  按着传统的习惯,在老人无所作为的时候,老人是需要子女和社会照顾和照料的。但老年人有所作为,一方面,尽量延长自我照料时间,一方面尽量延长参与社会发展的时间。这样不但解放了子女,同时也解放了社会。大大减轻了子女负担,大大减轻了社会负担。自己的这两个延长,就起到了两个减轻的作用。这是老年人对自己生命的报答,也是对社会的感恩。

  4、为社会增加更多的财富

  中国的历代社会,都是把老年人作为子女、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至今,老年人的地位老年人的社会形象,没有发生大改变。原因是在现行体制下,老年人的作为没有发生任何大的变化。老年人为社会创造了历史的价值,但社会是发展的。价值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有历史价值,现实价值,未来价值。如果老年人一退休就不干了,就等于不再创造价值了。也就是不再创造社会财富了。现在多数老人就是这样的情况。老年人只有老有所为,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增加财富。为社会增加财富与越多,老年人的价值越大。

  三、 老有所为的榜样

  对于老年人能不能有所作为,人们往往是采取怀疑的态度,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农业社会,老年人是被养的对象,老年人自己是以娱乐和享受为追求。如老年人就是要天伦之乐,老年人的最大幸福就是含饴弄孙。在传统社会,老年人对家庭、对社会作不了什么贡献。人老了所要的就是子女的奉养,再也不想别的了。这就是我们中国老年人在旧社会的出息。但在现代社会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不同了,老年人也要有所贡献,有所创造,真正地实现自我。在有所作为思想的知道下,出现了许多有作为的老人。试举几个例子。

  1、 有所作为的政治人物

  我们说的这个政治人物不是别人,就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政治上,邓小平三落三起。有两起发生在建国后。有的人在政治上,一落可能就起不来了。1966年的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把他推进政治深渊。那时,他62岁,已经是一位老人了。第二次是1976年,那时他已经是72岁的古稀老人了。但他又东山再起了。真正发挥作用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那时他已经74岁了。从74岁开始,经过十四年的奋斗,创造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最光辉的是在他88岁时,也就是1992年的南巡讲话,他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光辉的境界。为中国也为世界作出了自己杰出的、无以论比的贡献。

  2、有所作为的科研人物

  袁隆平是个76岁的老人了。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高产的杂交稻解决了中国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同时也为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以高龄之身仍然继续实验,以求获得更大的水稻增产。袁隆平是科研人员的榜样,更是老有所为的榜样。

  3、有所作为的经济人物

  李嘉诚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父亲是小学教员。1940年为了躲避日本的侵略,来到香港。1942年父亲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开始经商养家。他用50多年的时间打造了“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黄埔有限公司”两艘商业巨舰,纵横香江,无人匹敌。成为华人世界首富。到了晚年,精神不衰,把在欧洲和美国投资作为发展手段。在港口、互联网、媒体、电信、医药领域进行投资。李嘉诚在经济领域是华人世界的一面旗帜。

  4、有所作为的文化人物

  季羡林1911年8月生于山东临清市,农民家庭。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到德国留学十年。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于北京大学任教。1956年选为学部委员。他关于印度方面的研究出版著作几十部,贡献巨大,名震世界。他的著作出版量达1000万字。出版散文8部,100多万言。他的学术生涯,用他自己的话说,翻译与创作并举,语言、历史与文艺理论齐抓。对比较文学、民间文学等等是个典型的地地道道的杂家。他的一生,用他自己的概括“天天都在读书写文章,越老工作干得越多”。他著作等身,学问人师,当代鸿儒,是知识分子老人的活活生生的样板。

  5、有所作为的慈善人物

  《2007年中国慈善家榜》今日在北京发布。85岁的余彭年凭借过去4年高达20亿元的慈善捐款。蝉联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余彭年几年前患过白内障,当他了解到中国每年约有45万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因白内障失明的情况时,2003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郑重承诺:启动“彭年光明行动”。该计划用五年耗资5亿元人民币,组成一个流动眼科医院,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治疗。截止2006年10月,已治疗白内障患者10万余例。

  6、有所作为的百姓人物

  如果说,前面几位都是大人物,而白方礼却是草根阶层的代表。他是最基层的老百姓了。而且,他一生前74年可说是无声无息,默默无闻。这是在他74岁时,回了一趟农村老家,看到农民的孩子因无钱而失学,震动很大。于是把自己的积蓄5000元,全部捐给了小学校,资助孩子们上学。并且,下定决心,利用生命的余年,登三轮挣钱资助贫困的孩子上学。一干就是15年,共挣了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学生上学。从而为全国人民树立了一个助学的光辉榜样。用他那三轮车拉出了支教的丰碑。

  这些人的业绩造福了全体中国人,他们的事业和中国人们的事业是化为一体的。这些榜样,又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和共同的精神:

  首先他们都怀着一颗高度的社会责任心,都是发自内心地为社会进步尽心尽力,都想更多一点地造福中国人。

  其次他们都立足自己的事业,从本身所干的事情上为社会作贡献。又此他们都具备创新精神,勇于开拓,大胆实践,不怕别人说三道四。此外这些人,愈老弥坚,在七老八十,甚至九十多岁时,仍然鞠躬尽粹,奋斗不已,除了邓小平和白方礼已去世外,袁隆平(76岁)、李嘉诚(79岁)、余彭年(85岁)和季羡林(96岁)都在继续奋斗着。他们中的季羡林都96岁了,仍然继续学习和工作着。

  四、 老有所为的途径

  1、转变老年人的作为观

  不同的作为观,决定人的不同命运。人老后是碌碌无为,还是卓而不凡,根本原因是作为观决定的。老年人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首先是确立老有所为的价值观和作为观。

  2、形成老有所为的风气

  现在,在老人中,具备有所作为意识和行动的还是少数。老年人活一天就作一天贡献的精神还没有确立起来,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参加革命几十年的共产党员、老干部,老有所为的风气不盛,多数人还是停留在享受老年人生,享受社会优待上,而不是贡献自己的老年人生上。现在的状况是,我们极端缺乏老有所为的风气。尤其缺乏老党员、老干部、老领导的从自身做起,从自己家实行的老有所为的良好风气。

  3、健全老有所为的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尽量延长生活自理时间的生活自理制度;年青老年人帮助高龄老人的制度;老年人用各种形式参与社会发展的制度;老年人节约医疗费的制度;老年人捐献角膜和遗体的制度,老年人遵纪守法的制度,老年人留文明遗嘱的制度,老年人文明回归的制度等等。

  4、实现亲子的双向自立

  老年人要和子女实行双向自力的制度,父代自立,子代自立。双向自立行动,是在家庭内的一场革命,也是老年人眼前的最实际的老有所为。

  5、发挥婚姻的养老作用

  老年人应当审视一下自己的婚姻。如果是原配老伴,老夫老妻就要检查一下,老伴与自己过得究竟怎么样,如何提高老夫妻的婚姻质量和感情质量。如果丧偶了,要不要找老伴,找老伴如何生活,不找老伴如何生活。要让结发夫妻或再婚夫妻,保障晚年的生活安稳、甜蜜、幸福。

  6、贡献老年阶段的聪明才智

  老年人要认真想一想,当自己生命走到这个阶段,已经来日不多的时候,看自己如何来发挥自己生命的光和热。如何为子女、为老伴、为亲属、为社区、为社会、为国家留下一点好的念想,留下一点芳香,留下一点激励,留下一点财富,留下一点和谐,留下一点优秀的文化和闪光的精神。在这种情况下,作最后一次冲刺,扬自己的长处,让自己的能力和潜力都释放出来。如果自己看不准,可以找老朋友共同分析,一起诊断,找出闪光点,释放潜能量,把自己的才智和贡献留给社会,交给后人,造福大众。 2007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