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不宜志小气轻

发布时间:2012-09-17 15:58:45    来源:网络   浏览:(141)

张载,字子厚,宋代哲学家,陕西横渠人,世称"横渠先生"。张载一生曾当过几任地方官,后矢志于儒学。他是理学开创者之一,"气学"一派的代表人物,其毕生志向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的主要思想录于《张子全书》。

  张载说: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志小气轻"是什么意思?"志小"很好理解,就是心无大志。"气轻"的意思是自作聪明、自以为是。

  平庸者往往心无大志。其实他们未必缺少天赋和才能,有的人还读过很多书,或者有丰富的社会体验。对身边的事,他们都能看得明明白白,讲得条条是道;对世界大事,他们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们有这么高的才能,为什么终其一生,却无所成就呢?张载给出了答案:"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王守仁说得更明确:"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平庸者的最高愿望是开心享受生活,任何需要付出艰辛努力才有所成就的事他们都不感兴趣。天赋和才能只是他们向人炫耀的羽毛,而不是应用工具。他们是千里马,但从不赛跑,却幻想轻轻松松获得"一食或尽粟一石"的待遇。如果得不到,就抱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然后使出一匹驴子的力量来应付差事。他们总是希望工作轻闲一点、生活富裕一点、享乐多一点。可是,工作轻闲跟生活富裕享乐多,却是相互矛盾的。所以,他们只能生活在缺憾中。偶尔他们也会发奋一下,一旦有所成就,马上停下来享受,"躺在功劳薄上吃老本"。若是侥幸发家致富,他们就由享乐而堕落,成为世界上最糜烂的一群人。

  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往往心怀大志。一代名臣曾国藩说:"有志则不甘为下流。"生活中的事实经常证明这句话的正确性。有一年,英国的政客发动政变,他们将王子关押在一个古堡里。为了从精神上摧垮王子,政变者给王子准备了最精美的食物、最漂亮的女人和最有趣的游戏。但是,王子不为所动。经过长期关押,王子心如磐石。政变者为之折服,终于拥立他为国王。后来,有人问这位年轻的国王为什么能在种种诱惑面前不动心,他说:"我生来就是当国王的。"

  如果一个人心有大志,绝不会让自己淹没在感官享乐之中,对那些有污名声、有亏德行的享乐,更是谨而慎之,避之唯恐不及。他们并非从不享乐,但他们面对诱惑的定力,胜过常人何止一倍!

  另外,心怀大志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往往会投入百倍热情,全力以赴,而不在任何困难面前却步。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志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的成功不是顺理成章吗?

  张载的"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这句话,反映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生活现象:越是学识渊博的人,越是认为自己所知有限;越是一知半解的人,越是认为自己无所不知。

  如果你去问一个熟读儒家经典的人懂不懂儒学,他会谨慎地表示自己"懂一点"、"懂一些",却不敢承认自己精通儒家思想。这并非故作谦虚,因为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他本来只是"懂一些"。

  如果你去问一个从未读过《论语》,只是看过有关孔子生平、儒学简介的人,他可能会认为自己懂儒学,并且讲得条条是道。这并非故示骄傲,因为他以为儒学只有如许内容,已全部或大部分装在他聪明的头脑中。这就是所谓的坐井观天。青蛙坐在井里,没有办法跳出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见就是这片天,很自然地会以为天就只有这么大。所以,与其说它可笑,不如说它可怜。

  其实,知识多寡对人生的影响并不大,但我们是否知道自己无知,却直接影响人生格局。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很无知,他就热衷于接受新知,对他人的不同意见也不会在头脑中产生排斥反应。相反,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很无知,他就会厌恶"新知",将它们视为"坏"的东西,并采取回避、反对的态度。他总是认为"我是对的,错的是别人",痛恨他人的不同意见,甚至将不同意见视为人身攻击。这样,他就只能永远生活在他的"井"里。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根据有限信息进行思考并形成想法,当信息残缺不全时,会形成偏见。加上感情倾向与情绪作用,会使自己的见解偏得更厉害。西方哲人说:"所谓事实,就是我们对某种东西加以解释并称之为事实。"这就是说,我们称之为事实的东西也许并非事实。美国金融专家索罗斯说得更明确:"我们对世界的所有认知都有缺陷,因为我们无法透过没有折射作用的棱镜看待这个世界。"这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无知,我们的每一个想法都可能是偏见。如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眼界就会豁然开朗,对新生事物、对他人的不同意见就会心平气和,而不会自作聪明、固执己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