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自杀问题心理因素综合分析

分享到:1
来源:爸妈在线心理网 作者:匿名 发布时间:2012-11-13 浏览:2229 字体:【小】【中】【大】

   

           《运用心理学科学改进和加强新时期武警保卫工作课题材料汇编》

  据卫生部提供的资料显示: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精神病患病率较50年代陡升了5倍,心理卫生问题、精神障碍及自杀明显增多。自杀是世界十大死因之一,资料表明世界20%的自杀发生在中国。这种严峻的形势必然给部队带来冲击和影响。近年来,部队因精神心理疾患杀人、自杀事件呈现上升趋势,给部队的安全稳定带来严重影响,心理疾病在部队客观存在,不可忽视、不容回避。

  一、 部队心理疾病发生的原因

  心理学认为,自杀率之所以增加,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人的心理压力日趋增强,产生心理障碍所致。其中,据文献报道,抑郁症占心理疾病发病率首位。部队心理疾病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心理基础、生理基础、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

  1、心理基础。我们调查的X起自杀事件中,当事人平均年龄21岁,其中最小19岁。这些人生长在70年代,正是国家处于改革开放转型期。在这个时期,我国经济生活和社会关系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劳动就业形势多样化,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使部分人世界观形成迷茫和无道德感,其行为缺少规范指导。他们自我意识很强,心理承受力很差,人格发育过程中不健全。如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团队协作精神,追求功利、讲求实惠,期望值高、虚荣心强,经不起批评受不起挫折等等,情绪多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状态。不良的人格是心理疾病的心理内在隐患。这是产生心理疾病的心理基础。战士万某某,20岁,1999年入伍,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不愿与人交流,入伍前在酒店打工,懒散怕苦,到部队的目的就是为找更好的出路。入伍后对部队紧张艰苦的生活和严格的训练、管理很不适应,他在日记中写到“这样的日子我真受不了”。在这种心理基础上,由于自我期望值高,自尊心强,体能考核不及格后,内心矛盾,悲观绝望,跳楼自杀。

  2、生理基础。14-25岁在医学上称为青春发育期。部队的绝大多数官兵正处于这个时期,X起自杀者均在这个年龄。在这期间,身体的各部分发育相当迅速,各种激素包括性激素分泌旺盛。据文献介绍,青年人在发育期释放出来的能量比成年人多1.5倍,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都是快速不稳定的,有人形容这个时期如同“暴风骤雨”,心理问题特别容易产生。因此心理学界称此期为"危险期"。这时人的大脑兴奋性强,抑制力低下,对事偏激,情绪很不稳定,有时处于易激惹状态,遇到问题稍得不到满足,就感到心理不平衡,甚至寻衅滋事,极易伤害自己或他人。这是他们产生心理疾病的生理基础。

  3、环境因素。军队是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团体,无论在任何时候,军人都必须纪律严明、作风紧张,以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对此,军人在走入军营前就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否则,当面对封闭的军营和开放的社会、艰苦的环境和繁荣的景象、枯燥的岗位和喧嚣的城市、简单的器械和腾飞的高科技、自我期望和部队现实等差距时,就无法找到平衡。内心会感到沮丧失落,情绪或悲观无助,或烦躁愤怒,同时伴有种种躯体不适。这是他们产生心理疾病的环境因素。战士方某某,22岁,因入伍前两次高考落榜,抱着到部队考学的目的入伍。当得知部队考学有年龄限制,而自己年龄大不能参加考试时,则认为自我价值无法实现,感到前途渺茫,悲观绝望,自缢身亡。

  4、社会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这种情况,使每个军人都面临着优胜劣汰、复员转业等严峻的挑战。加之军人也是社会成员,他们的亲属在社会改革的大环境中,同样存在着下岗失业、经济困难、升学就业、灾难疾病等现实问题。因此,军人要承受比常人更大的压力。这是他们产生心理疾病的社会因素,干部王某某,爱人患心脏病,女儿要做心脏手术,经济困难,自己又面临转业问题。由于其思想狭隘,性格内向,不能正确对待组织安排,不能妥善处理家庭困难,在挫折面前,思想崩溃,生活绝望,诱发精神病变,从而酿成杀人、自杀的恶性案件。

  二、 部队心理疾病的特点

  健康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心理因素也能致病,心理疾病也是一类疾病,甚至不亚于细菌、病毒对人体的危害,这一点至今许多人却不知道。部队心理疾病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有了解和掌握它,才战胜它。

  1、群体性。部队心理疾病的发生,常常不是单一的个例,而是同样的心理症状、甚至躯体症状,在同一时期出现在一部分人或一群人中,只是程度轻重不一,有呈现群体发病的倾向。这是因为部队的集体环境,平时训练、学习、生活都是集中统一,使得心理从众、心理暗示因素易于发挥。例如,新兵中一旦发生适应不良,常常是一个连或一个营的部分人。一个新兵情绪抑郁。其所在班或所在宿舍战士的情绪都受影响。干部焦虑烦躁,所管理的战士心理症状也增多。据对部分新兵心理健康状况测试调查,三个月新兵训练结束后心理健康状况好的带兵班长,所带的新兵心理状况亦好。

  2、相关性。部队心理疾病的发生,常常与部队生活事件密切相关,部队应激生活事件是引发部队心理疾病的直接原因。如新兵入伍、复员转业、训练考核、入党提干、立功受奖、重大勤务等,都是心理疾病的多发期。部队的应激生活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取决于当事人对事件的认知评价态度。也就是说,心理障碍的发生与病前的性格特征有关。据对123名心理疾病患者的调查发现,性格内向者占69.11%,而性格外向者仅占17.07%。部队心理疾病易罹人群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人格不健全、不足年龄入伍的小兵。这些人在特定的人格基础上,个体受到强烈的应激作用,通过皮层的认知评价,认为该事件可能对自己的利益构成严重威胁,个体又难以控制事件产生的结果时,心理疾病的发生就很难避免了。战士宋某,在哨楼上洗脚,指导员发现后对其进行批评:“你是老兵了,部队经常进行教育,这点警惕性都没有,站哨就要好好站。明天写个认识送到部队来。”由于宋某存在认知评价障碍,不能正确对待批评,放大批评效果,心理压力过重无法自拔,半小时后,开枪自杀。战士孙某某,其父母感情不好长期分居。本人自幼得不到家庭温暖,故个性自卑、抑郁、孤独、悲观,因追求女同学遭拒绝,使其更加失落绝望,跳楼自杀,战士耿某某父母离异,因请假未批开枪自毙。

  3、隐蔽性。部队的心理疾病常常不易识别,除了对心理学知识匮乏,对心理疾病存在偏见外,还由于部队历来注重政治思想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而心理疾病又主要表现在情绪、认知、意志、信念、人际关系上的功能障碍,这些症状和部队经常性思想工作、管理工作混在一起,极易被看作是思想问题、消极落后,患病本人又不肯主动求医。所以部队的心理疾病隐蔽性更大,识别更加困难。同时由于部队缺乏心理保健体系,大多数部队没有精神卫生医院、没有心理专科。单靠基层政工干部作思想工作,显然力不从心。这样部队心理疾病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治疗,就容易演变成心理危机,杀人、自杀的案件就很难避免。

  三、 自杀事件暴露出的问题

  通过 X起自杀事件的调查,暴露了部分单位在思想工作、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训是深刻的。有些问题在部队基层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1、对心理问题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没有从维护部队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官兵的心理问题,没有深刻领会江主席关于"重视研究青年官兵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指示。对各级首长关于"政工干部要学习心理学知识,运用心理学开展政治工作"的要求没有认真落实到位。

  2、缺少心理学知识。部分带兵人在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中,不善于学习,知识陈旧,方法单一。调查发现,多数当事人在自杀前,已有种种不正常表现。但由于周围带兵人没有下力气去研究、揣摩官兵的心理,只是凭经验、按套路去教育管理部队,把官兵暴露的复杂心理现象,当作一般的思想问题或躯体疾病,这样就不能及时把握官兵的情绪变化,不能及时识别和发现自杀前严重的不良心境或自杀意念,错过和失去对自杀阻止、干扰的时机。

  3、自我心理保健意识淡漠。干部、战士没有树立新的健康模式观念,普遍缺少自我心理保健知识,对部队日常出现的适应不良、心理不适,不知道如何疏导、调适,容易使其逐步发展成为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4、没有完善的心理筛查制度。目前,部队中没有建立统一的军人心理筛查标准,无法将存在心理发育缺陷、人格障碍的人及时检出,没有把这些人纳入工作视线,缺少有针对性的科学防范措施。

  四、 建议与对策

  1、在部队树立心理健康观,普及心理学知识,加强心理学教育刻不容缓。应对各级领导和广大官兵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科普宣传,提高他们对心理问题的认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从观念上彻底实现躯体健康模式向躯体-心理-社会健康模式的转变。组织人员撰写适合部队特点的心理健康知识教材、光盘,在部队进行宣传教育,以提高官兵心理健康保健意识。

  2、心理疾病贵在预防,预防重于治疗。在部队重大应激事件发生时,组织精神心理卫生专业医疗队下到基层部队,对经历应激事件的人员进行心理测查、干预,增强官兵对应激事件的耐受性,降低部队应激事件的不良反应,减少部队心理疾病发病率。在搞好军事训练、演习的同时,应考虑开展心理训练、应激演习、心理防护训练等。

  3、建立心理筛查制度。在新兵入伍、选拔干部、入军校、挑选重要警卫、勤务人员工作中开展心理筛查、心理选拔,确保部队人员心理素质优良,减少不良心理素质对部队质量的影响。

  4、在部队"经常性"工作中引入心理学。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教育要适应人的心理生理规律,比如军营的管理可封闭,但人的思想是封闭不住的。为此就要在封闭式管理的军营中开展开放式教育,这就要求基层干部提高自身素质,扩大知识面,提高管理能力,面对社会与部队之间的差距,做好思想工作。运用心理学知识打开官兵的心扉,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找准思想工作的切入点,要把战士想的和干部讲的、战士盼的和干部做的结合起来。要把解决官兵心理问题作为政治工作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军营中营造和谐、有序、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气氛。使部队“经常性”工作更加科学化。

  5、在编制、组织、经费上建立和落实部队心理健康保障系统,包括专业人员培养、专业体系的建立。

  6、加强部队心理问题研究。根据部队官兵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特点,应组织力量对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部队特点的基础理论研究,如军事应激、危机干预等等,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科学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