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在线首页
bannner

震区心理干预需要向外科学习“有序性”

来源:圣才学习网作者:发布时间:2012-09-05 09:50:21|浏览:191评论:0
四川地震灾区现在流行着两段话,一是“防火防盗防心理医生”,二是“一怕余震,二怕堰塞湖,三怕心理医生”。很多受灾群众居住的帐篷门口还贴着一张字条:“心理工作者勿进!”由此看来,在部分受灾群众眼里,心理医生的威胁程度已经仅次于余震带来的恐慌和堰塞湖的汛情了。

  四川地震灾区现在流行着两段话,一是“防火防盗防心理医生”,二是“一怕余震,二怕堰塞湖,三怕心理医生”。很多受灾群众居住的帐篷门口还贴着一张字条:“心理工作者勿进!”由此看来,在部分受灾群众眼里,心理医生的威胁程度已经仅次于余震带来的恐慌和堰塞湖的汛情了。这无疑给正打算赶赴灾区的心理志愿者当头一棒。

  提供免费的心理救治为何会遭遇如此对待?武警总医院心理门诊主任许建阳认为,这说明心理救援工作存在不妥之处。

  一个案例可以证明许建阳主任的观点。有个小姑娘说,她“家”每天有不下10个自称心理工作者的人找上门要做心理干预,更可怕的是前一个人来了,说让大家哭出来,不能憋着;下一个一进门又说要坚强些,不要哭。来来回回十几个人这么折腾。许建阳建议,在灾区实施心理干预的人不妨向外科医生学习,从心理学角度讲,创伤后宣泄非常重要,但是过度或者操作不当对于受灾者就相当于二次创伤,甚至多次创伤。心理受到创伤,就像是我们身体的某个部位受了外伤,不清洁伤口就包扎起来伤口很可能会感染发炎。所以外科医生会给我们先清创,再包扎伤口。这相当于心理上创伤后的宣泄,强行把情绪压抑下来相当于由急症转变慢性病,对心理健康有害无利。

  包扎处理以后每隔几天需要换药。心理志愿者不清楚之前的同行对“创伤”救治到哪一步,于是很可能重新开始自己的一套治疗过程,这相当于把正在愈合的伤口重新撕开做清理创口的处理。换药也不宜过于频繁。由于赴四川地区的志愿者人数不断增加,心理志愿者的队伍也庞大起来。众多团体之间没能够很好的沟通,于是造成了一天中十几位心理志愿者轮番去一户灾民家的现象,而有的家庭却没有接受到心理救助。所以,赴四川灾区的心理工作者应该向外科医生学习,进行有序的心理干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