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在线首页
bannner

笔者没有做成功或没有做完的关于“出走”的案例

来源:爸妈在线作者:钱锡安发布时间:2012-09-05 10:35:18|浏览:141评论:0
母亲现在对离异的怨恨还耿耿于怀,下一步需防止更年期综合症状的出现。若离异的怨恨和更年期综合症状两者加在一起,自己可能会精神崩溃;若发泄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现在是困惑和烦恼的问题,下一步则很可能会导致孩子离家出走;到那时,要唤回在“十字路口”彷徨的“小鹿”则非常困难。

  案例一:一个在“十字路口”彷徨的“小鹿”——初二男生Hkl。

  1.提出问题

  母亲诉说因为受到老师的“心罚”,孩子出走不回家,后来就经常不回家,母亲稍一批评或责备就出走。孩子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上课不专心听讲,做小动作,厌学,逃课,经常不做作业。要求诊断是不是有“心理问题”,比如“多动症”?

  2.背景交代

  孩子的父母离异;母亲带着孩子,母亲不准孩子去异地见父亲;母亲的工作很忙,很少有陪孩子的时间,就是有时间,也很少有母子单独相处的时间,因为这是一个同舅舅、姨娘及其子女生活在一起的一个大家庭;孩子已步入青春期,但身体瘦小虚弱。

  3.咨访和诊断方法、过程

  从略。

  4.结论

  ⑴孩子有心理困惑、多动行为、轻度的人格障碍和一般性的“应试教育适应不良”现象。

  ⑵倒是母亲有“偏执型”的人格障碍。

  5.剖析

  ⑴老师的心罚不过是导火索。

  ⑵孩子对大家庭的环境不适应,对母亲的教养方式、母爱的残缺困惑不解;而不是至少首先不是学习方面的困惑或障碍。

  ⑶根本或主要原因是因为父母的离异,是父母的婚姻有病,是问题或病态家庭导致孩子心理困惑并产生轻度的心理障碍,潜意识里通过“多动”、“尿床”和“离家出走”等行为引起母亲的关注和爱抚。

  ⑷没有发现孩子有先天性器质病变。

  ⑸母亲离异后一直对孩子的父亲抱有怨恨。怨恨:对孩子的关爱=6:4。

  ⑹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催逼孩子做作业,甚至把孩子锁在家里,打骂孩子时把对丈夫的怨恨迁怒到孩子身上。

  ⑺母亲认同笔者的判断或诊断。承认孩子的问题是自己造成的,表示愿意首先解决自己的心理障碍,表示相信“母亲的心理问题解决了孩子的问题就好办了”的道理。

  ⑻但是同时又表达出好多的“但是”,怨天尤人。

  ⑼对母亲做“自信”、“毅力”、“意志”和“自控力”的测试,得到6.5分。这说明辅导或治疗会非常艰难。

  6.辅导和治疗方法

  要辅导、疏导、引导孩子,要治疗孩子的心伤,首先或同步治疗母亲的偏执。

  方法从略。

  7.布置作业

  对孩子的从略。

  对母亲——

  ⑴在恰当的时候,向孩子承认自己作为母亲角色伤害了孩子心灵的错误。

  ⑵在一周内,同孩子一起到某地看望爸爸,至少满足孩子这一次的请求。

  ⑶降低对孩子学业的期望值。终止原来的打骂方式。对不做作业、逃课、出走,持中性态度,沉默。

  ⑷原则上不具体干预孩子的事情,除非孩子主动要求拿主意和寻求帮助。

  ⑸特别是不催逼孩子做作业,不强调“初中—高中—大学”的人生设计。

  ⑹根据青春期的心态,每周给孩子一次做主的机会。

  ⑺留足时间、创造机会,让母子两人在一起吃饭、散步、聊天。

  ⑻在原来一次的基础上,每周再给孩子增加两次玩电脑游戏。如果孩子愿意,母子可一起上网。

  ⑼每周新增一次到校外或社会交友、郊游、游戏的机会。郊游、游戏同母亲一起。

  ⑽设置三个作业本。

  一个只记孩子的优点、长处、闪光点、进步、新起色,记日期和事实;

  一个记母亲打、骂、斥责孩子的日期和次数,记具体干预孩子的事情以及催逼孩子做作业的日期和次数;

  一个记同孩子一起玩耍、郊游的日期和事实,记孩子与父母同时在一起的时间和事实。

  ⑾牢记“皮格马利翁效应”。注意发现、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

  ⑿每月检查一次作业并接受心理保健按摩或心理减压。

  这是当着孩子的面布置的作业并表的态。

  8.检查效果

  事后不久,母亲反馈的电话说:当天孩子一回家又出走了;孩子来电话说:妈妈不守信用,她根本做不到,当时不过是在心理老师面前演戏。

  结果是十有七八没做得到。

  无法进行跟踪。辅导和治疗夭折。

  9.点评

  为什么母亲千呼万唤,出走的孩子就是不回家(即使“身”回来了,但“心”仍然没有回来)?

  是母亲心不诚,私心重!她宁可发誓“为了孩子可终生不再嫁”,也不肯在孩子面前承认因为自己离异而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也不肯降低对原丈夫的怨恨,更不理解孩子的心理体验。孩子说:“你当初忍一忍,不就过来了?”母亲说:“孩子,那时我实在是没有办法呀!你那没有良心的父亲,他背叛了我!”——可是母亲却又背叛了孩子。离婚行为是一把无形的匕首,把孩子未成熟的心灵戳伤,而之后,谁也没有注意去包扎、抚舔、治疗那颗受伤的心。

  现在,对于接受辅导或治疗,母亲都做不到,为什么要求孩子一定做到?

  案例二:一个有可能离家出走的“小鹿”——六年级男生Xpf。

  Xpf一例的“提出问题”、“背景交代”、“咨访和诊断方法、过程”以及“结论”与Hkl很相似。不同点是Xpf还在潜伏期;每当放假,他可以像小鸟一样自由地飞到X地爸爸的身边和他三年级以前让他玩耍得非常开心的X地的那些“老友”和旧景;但他有个外公,那外公就像妈妈的影子,催逼做作业,特别是一吃饭就唠叨做作业的话题和诉说孩子爸爸的坏话,使孩子产生厌食症状,这一点比起Hkl来,就惨得多了。

  1.孩子产生心理困惑的原因

  ⑴大家庭生活的环境,没有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以及缺少单独接受母亲情感呵护的机会。

  ⑵父母离异带来的心理创伤一直未得到抚慰,缺乏完整、健康的母爱。

  ⑶其它原因,从略。

  ⑷大家庭和“冰箱母亲”这些环境的困扰→孩子烦恼、困惑,既得不到妈妈的理解,爸爸又远离自己的身边→于是到网上的虚拟世界发泄、倾诉(即ABCDEF现象)。

  2.笔者对孩子的印象及分析

  ⑴显得既自卑,又藏着“打肿脸充胖子”的潜意识。——他的身后没有完整、坚实的“后盾”或“墙”,他要自我防御呀!

  ⑵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反差较大。身体羸弱,生理发展滞后,心理的某些发展超前。——“寄人篱下”,无可奈何呀!

  ⑶用撒谎来周旋于怨恨着的父母之间。——虽然是小小的年纪,但“穷人”的孩子得早当家呀!

  3.对母亲的测试及结论

  ⑴有偏执型的人格障碍。离异时间达7年之久,但还陷在恩怨之中,即对原丈夫的怨恨比关爱孩子的比例还重(6:4),把孩子当成一个“筹码”。

  ⑵可贵之处:能在孩子步入青春期前,关注孩子的人格发展,寻求心理老师援助。

  ⑶对孩子的客观环境的评估。

  ①客观环境=母亲+父亲+大家庭等。

  ②主要因素:母亲。

  ③给母亲打分:6.5分。

  ⑷辅导困难:偏执型的人格障碍不易配合心理老师对孩子、对母亲本人的辅导和治疗。

  4.孩子心愿的排序

  孩子当着笔者的面提出自己的想法、理想和愿望(能否实现,他深知自己不能做主),排序如下:

  ⑴父母复婚已不可能,父亲已再婚,孩子的幻想破灭。

  ⑵母亲能回X地工作和生活,自己在X地上学,可经常与父母分别在一起。

  ⑶孩子转学自己回X地,与父亲在一起。

  ⑷孩子还留在K地,但与母亲离开大家庭,单独二人居住。

  5.心理师参与

  父母双方评估、制定可行性方案:

  ⑴母亲方面。对于第二条,母亲不答应,因为已经在K地扎根;对于第四条,母亲有难色,因为怕老人不同意。

  ⑵父亲方面。对于第三条,父亲为难,一方面因为还有现在的妻子和孩子;另一方面父亲提出让法院重新把Xpf断给自己,母亲方面坚决不干。

  ⑶请父母亲一起商量,但他们不碰面。

  ⑷让父母亲及孩子一起商量,也未实现。

  6.心理师扰动

  约定只前进,不后退,若前进有阻或困难,可暂停:

  ⑴父母双方分别认同孩子的困惑、烦恼是情感和环境问题给造成的。

  ⑵必须改变目前的状况。

  ⑶选定一个方案,前进。

  ⑷……

  7.布置对母亲的作业

  ⑴给自己疗伤的方法和步骤。从略。

  ⑵引导孩子潜伏期→青春期。从略。

  ⑶设置三个作业本。从略。

  ⑷检查一次作业/月,同时接受心理减压训练。

  ⑸与笔者的联系事宜:认为“药方”或“医嘱”不对,可通话交流或见面沟通。如果不按要求“吃药”,则不再回答问题。

  ⑹自己平常可进行其它形式的宣泄活动。

  8.预后

  ⑴理论:

  参见本文第六部分“离异怨恨—更年期综合症状—青春期反叛”中的论述,此处从略。

  ⑵现实:

  母亲偏执、固执。对母亲的测试打分为6.5分。母亲目前是壮年期,两年后就步入更年期。

  Xpf明年要升初中,也同步步入青春期。

  ⑶分析与预测:

  也请参见本文第六部分“离异怨恨—更年期综合症状—青春期反叛”中的分析与预测。母亲现在对离异的怨恨还耿耿于怀,下一步需防止更年期综合症状的出现。若离异的怨恨和更年期综合症状两者加在一起,自己可能会精神崩溃;若发泄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现在是困惑和烦恼的问题,下一步则很可能会导致孩子离家出走;到那时,要唤回在“十字路口”彷徨的“小鹿”则非常困难。

  所以笔者谓之“没有做成功或没有做完的关于‘出走’的案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