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做人的哲学

发布时间:2012-09-18 15:55:24    来源:网络   浏览:(167)

南怀瑾说:我常常跟朋友们讲,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一个对比,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


  经典回放

  选自《道德经》

  【原文】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我有三件宝贝,经常珍藏在身上:第一件是友善,第二件是节俭,第三件是不敢跟天下人争先。友善,所以能够勇敢;节俭,所以能够富足;不敢跟天下人争先,所以能受到大家敬重。现在的人,丢掉友善而追求勇敢,丢掉节俭而追求富足,丢掉谦让而争高抢先,行不通啊!用友善进攻,战无不胜;用友善防守,守而不固。老天也会救助他,因为他的友善而保护他。

  大师释疑

  持而保之:带在身上,小心保管。

  慈:多本解为"慈善",与全书宗旨不合,故解为"友善"。

  不敢为天下先:不敢跟天下人争先。意为谦逊、谦让。

  器长:万物之长。意为受所有人敬重。  

  死矣:死路一条。意为行不通。"矣"是语气助词。

  学道一得:做人的三件宝贝

  老子的"慈"宝,多家注为"慈善",有点令人费解。因为这属于世俗之德,与"仁"的含义相近。"仁者爱人",包含了慈爱。《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大致说,高级的美德是不刻意表现美德,所以有美德;低级的德是刻意表现美德,所以没有美德。第三十八章还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这就是说,慈善是失道、失德之后才有的"下德",老子不应把列为"三宝"之首。笔者怀疑"慈"字是后世传抄之误,应为 "雌",柔弱的意思,合于老子"柔弱胜刚强"之义。因为没有证据,所以译作"友善",与生活真实比较贴切。

  友善跟勇敢有什么关系呢?西方有句名言:"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你。"待人友善,就会得到友善的对待,根本不担心受到伤害,自然变得"勇敢",走遍天下都不怕。相反,待人不友善,动不动想打架的人,到哪里都有人想损他一把,那么他"行走江湖"时,睡觉都要睁一只眼,这种心态,与其说他勇敢,不如说他胆怯。

  为什么用友善进攻,战而必胜呢?因为友善是攻心的最好的武器,你把对方心里的武装解除了,自然就获胜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日军在南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一次,美军攻占了一个日军驻守的岛屿,日军残余部队退缩到一个山洞中负隅顽抗。美军喊话让他们投降,但日军不为所动,继续朝洞外开枪。因为他们满脑子武士道思想,不那么珍惜自已的生命。

  这时,一位美军士兵开玩笑说:"如果你们投降,可以带你们到好莱坞参观,瞻仰女明星的风采。"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那些日军停止放枪,一个个爬出洞穴,缴械投降了。

  这些日本兵连死都不怕,为什么怕一句话呢?因为美军士兵的话中透露了非常友善的信息:我们没有把你们当敌人,仅仅是当成竞技场上的对手而已。比赛结束后,我们非但不会羞辱你们,还会像朋友一样招待你们。

  所以,这些日本鬼子是被友善打败的。当然,"花姑娘"的吸引力或许也起了一定作用。这些美国佬也真的值得敬佩,说到做到,不放空炮。美军司令部为了维护信誉,真的安排这些俘虏到好莱坞游览,使他们欣赏到了女明星的风采。

  为什么说用友善防守,守而不固呢?其原理跟用友善进攻一样。

  有一次,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为公司在利比亚开采石油的问题,跟利比亚政府谈判。他的谈判对手是利比亚的二号人物贾卢德。谈判时,贾卢德带来了一挺机关枪,并将枪口有意无意地对准哈默,想在心理上震慑对手。老于世故的哈默面对枪口,面带微笑,泰然自若,连眼皮子都没有多眨一下。

  贾卢德见自己的虚张声势未产生任何效果,心情更急躁,在争论中,忍不住大骂哈默。哈默站起来,温和地走到贾卢德身边,将手放在他肩上,好像一个长辈对待晚辈一样,宽容大度。贾卢德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最后,他几乎完全按哈默提出的公平条件签订了协议。

  贾卢德以国家二号人物的威势,带着一挺机枪,都不能打败一个长者,这就是友善的力量。

  对友善的人,为什么老天都要救助他、保护他呢?这是一个还没找到正确答案的问题,大概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规律在起作用。只要留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那些笑得甜,笑得美,笑得友好的人,好像运气都特别好,走到哪里都招人喜欢。即使遭遇意外的挫折,也有人乐意帮助他,使他逢凶化吉。我们想不通他的友善跟他的好运之间有什么必然关系,只好认为是老天爷帮助他。

  老子的第二宝,"俭"宝,比较好理解。那些凭自身努力而致富的人,往往很节俭,甚至有点吝啬。而那些寅吃卯粮、大手大脚花钱的人,经常遇到"经济危机",跟富足的缘份似乎特别差。

  老子的第三宝,"不敢为天下先",谦逊的意思,这是天子之德。普通人拥有此德,走遍天下都会受人敬重。为什么"天子"必须谦逊呢?原因很简单:如果你自作聪明,下属就不乐意为你贡献主意了;如果你逞能,下属就不乐意为你卖力了;如果你自高自大,下属就会感到很大的压力而产生背离之心。所以,圣明的天子,即使已经拿定主意,也要等下属把主意说出来;即使能办得更好的事,也要交给下属去干,这样下属有立功受奖的机会,干得就来劲。

  历史上有不少谦逊的帝王,如刘邦、李世民等,干得都不错。也有不少骄傲自负的帝王,秦始皇不去说他,比如汉武帝、乾隆皇帝,干得好像也不赖。但这恐怕只是我们的错觉。在他们当政的时代,确实天下富强,但他们不是神仙,难道这富强是他们喊声"变"就变出来的吗?这是数代人辛苦积累起来的。他们并没有使国家变得更富强,反而动摇了国家的根本,他们死后,国家就急速滑落。尤其是乾隆,死后才40年,外国列强就打进中国来了,而且一点还手的力气都没有。所以,这两个人可以说是前代繁荣的终结者,是后代衰败的始作俑者。这个道理,好比富家子得到了亿万家财,胡乱投资,赚少赔多不说,以前的优良制度被破坏了,人心也搞乱了。虽然他一辈子都在富贵中,但亿万家财并非他的功劳,最后倒闭却有他的过错。所以,我们看历史,就像看人一样,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擦亮慧眼,才看得出前因后果。

  谦逊除了具有凝聚人心、集合众智的力量外,还是一种自保的手段。名利当前,人人想争,出头太快,反而会成为众矢之的。中国自秦汉起,曾经历过几个大混乱时代,大凡首先称王称帝的,最后都以灭亡告终,反而是跟在后面称帝的人得了善果。  

  我们知道,汉朝的"文景之治",运用了道家的"无为"之学。汉文帝刘恒即位,并不是那么顺当,当时的形势很混乱,是福是祸难以预料,刘恒成功地运用了"不敢为天下先"的谦德,终于奠定了一生的富贵。

  据南怀瑾大师介绍说:吕后专权时,把刘邦的几个儿子差不多都杀光了。吕后死后,陈平、周勃等削平吕家势力。大臣们要求找刘邦的儿子来继承帝位,结果只剩下一个代王刘恒,被封在西北边塞。刘恒为什么能躲过吕后的屠刀呢?因为他的母亲薄氏喜好道学,以"清净无为"为立身之本,防意如城,无欲无争。吕后没有把她放在眼里,她和儿子的性命才得以保全。

  刘恒也跟母亲一样,喜好道学,性情朴实。他听说朝中大臣想迎请他当皇帝,非但没有欣喜若狂,反而有些犯愁。皇权人人想要,人家不争不抢,送到他手里,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他拿不定主意,就去跟母亲薄氏商量。薄氏对道学修到比较高的境界,"无为无不为",既没说该去即位,也没说不该去,而是建议儿子先派个人去看看再说。刘恒派老成持重的舅舅薄昭去长安了解情况。薄昭回来后报告说,天下人心仍然向着刘家,绝大多数大臣是支持刘家子弟即位的。这样,刘恒才动身去长安。  

  刘恒知道,这时候的生杀大权不在他手中,而是掌握在周勃的大将手中,稍微处置不当,那些将领一翻脸,不要说当皇帝,小命都难保,所以他必须谦虚谨慎。周勃等人率文武大臣来迎接他,跪在地上向他请安。他立即跪下来还礼。照说他是王,虽然尚未即帝位,也不必下跪还礼。但俗话说得好,"礼多人不怪",宁可多礼,也不可失礼。

  周勃将皇帝的玉玺奉献给刘恒,照规矩,这时刘恒就是皇帝了,可以发号司令了。但他却说:"今天我初到,还不了解情况。天下之事,不一定要由我来当皇帝,可以当皇帝的人很多,我现在只是先代为把玉玺保管起来,过些时日再说。"

  大臣们都觉得这位新君道行实在太高了,是帝位的理想人选。人家不是说"伴君如伴虎"吗?这位新君看来不可能当暴君,那么伴在他身边,比伴在老虎身边安全多了。所以大家越发拥护他。虽然如此,刘恒还是没有立刻即皇帝位,也不敢住进皇宫,在宾馆里住了九个月,等一切都观察清楚了,这才宣布即位。正如大家估计的那样,刘恒的道行确实很高,他只是一味谦逊而已,没有用任何暴力手段,就让大臣们服服帖帖。他只写了一封充满谦词的信,就让谋反称帝的南越王赵佗自动取消帝号,向他称臣。至于他采用"与民休息"的无为之策,使天下走向繁荣,那又是另一种能力了。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可以发现老子的"三宝"确实像"三宝",而且运用起来好像也不难。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呢?天下本来就不是人人都识宝,拿着一个商朝的古董,还以为它只是一个没用的破罐子呢!即使凡高的名画,标价已在一亿美元以上,普通人左看右看,还是看不出好在哪里。老子的"三宝"不受重视,又有什么奇怪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