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从安顿自己到安顿人类

发布时间:2012-09-01 15:43:37    来源:   浏览:(133)

微  言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公冶长)


孔子说:“即使在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必定有像我一样忠厚守信的人,但不如我终身好学。”



印  证


      晋平公问师曠:“我年纪已七十岁,还想读书,恐怕已经太迟了。”师傅答道:“为什么不點蠟燭?”平公说:“那里有做人臣的还敢开人主的玩笑?”师曠说:“我这个愚昧的臣子怎敢开皇上的玩笑呢?我听说,少年好学,好像初昇的朝阳;壮年好学,如日中天;老年好学,好像燃点蜡烛的明亮。蜡烛的明亮,怎能昧行相比?”平公说:“好极啦”(1)


      台積电董事长张忠谋与前奇异执行长杰克威尔昨晚在台北以“发现21世纪领导力”为题,与在美国波士顿的威尔进行视讯对谈。主要内容:1、永不休止的学习热忱。2、正直。3、知道自己的分量。4、团队合作愉快。(2)
记者梁玉芳、赖素铃


      一项调查指出,台湾有450万人不看书;剩下的每周读书的时间也只有2.72小时,平均每天只有23分钟看书。台湾人口有2300万,扣除老小至少5成台湾人不读书。


     张忠谋说,他每天花5小时读书。“五小时”和“23分钟”或许就是创业家与平凡者的差别。(3)



大  义


      在《论语》,我只看见两个人好学。一个是颜回,一个是孔子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无),未闻好学者也。”(雍也)从孔子说颜回好学,重心在“不迁怒,不贰过”,却让我们看清颜回好学都局限在“克已复礼”这一部分,是不完整的学,刚起步的学,尚未进入“立人,达人”的仁境,因而,我推论颜回并未得到夫子之髓。 而孔子之学不仅与颜回的好学不同,与后人好学者亦有异。至少有以下五个特性:


一、温、良、恭、俭、让,本是孔子待人的一贯态度,惟独对“好学”这一德性却大言不惭向世人宣告都“不如丘之好学也。”如不是他已经从好学找到他人尚未找到的“智慧”,不会冒然说别人不如他的好学。


二、凡学都有动机。孔子好学的动机,即他自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即历史。历史包括文献、文学、政治、伦理、礼仪),窃比于我老彭。”(述而)喜欢历史,就是他好学的诱因,如同贝多芬喜欢音乐而成一代乐圣的道理一样。 三、从黑暗学习光明与黑暗的不同意识,对比、调适.


      孔子自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生长在富贵家庭里的人)多乎哉?不多也。" (子罕)及参证其他有关资料,我们看见一个三岁丧父,十五岁丧母的孤儿,到十九岁,憑媒妁天马行空之言,误入婚姻陷井,一直就踡跼在黑暗角落观看光明世界。此时,好学的孔子,不只看清光明,也对黑暗一目了然,无疑对其辩别黑白、是非、善恶的“智慧”具有加速催生作用。能被后人尊为人类思想家之首,是由来有自。


四、好学在能行,能益。故必须仰赖“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然后才能以达“笃行之”的学、行合一。


五、从《论语》、《礼记》、《孔子家语》、《孔子世家》、《诗经》等有关记载孔子身世的资料综合探索,他从小到大,即没有亲情、友情的照顾、抚慰,自然将自己的灵魂完全寄托在“好学”上


      综合以上,我称之是“孔子式好学”,系由利已始,而从利人,利国终。


     至于今天多数人所谓好学,已沦入为考试、文凭、利害,甚至为父母、师长、面子而学。一个大学毕业生曾告诉我:“他在学校只是混了16年而已。”


 
(1)《说苑·建本》    (2)2007年3月8日台湾《联合报》
(3)2008年9月1日台湾《联合报》
 
 2009年8月16日写于重庆

2009.8.22在经典书店

2009.8.22在经典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