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不要斤斤计较

发布时间:2012-09-19 11:00:14    来源:网络   浏览:(159)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脾气非常不好,动不动就与人打架,因而人们都很讨厌他。

   一日,这个年轻人无意中游荡到了大德寺,正遇到一休禅师在讲佛法,听完之后异常懊悔,决定痛改前非,并且对一休禅师说:“师父!今后我再也不与别人打架斗口角了,即使人家把唾沫吐到我脸上,我也会忍耐地拭去,默默地承受!”

   “就让唾沫自干吧,别去拂拭!”一休禅师轻声说道。

   年轻人听完,继续问道:“如果拳头打过来,又该怎么办呢?”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只不过一拳而已。”一休禅师微笑着答道。

   那个年轻人实在无法忍耐了,便举起拳头朝一休禅师的头打去,继而问道:“现在感觉怎么样呢?”

   一休禅师一点儿也没有生气,反而十分关切地说道:“我的头硬如石头,可能你的手倒是打痛了!”

   年轻人无言以对,似乎对禅师言行有所领悟。

   一休禅师的境界确实了得,可能很多人很难做到这些。但是我们生活在红尘之中,大度包容的心还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一个人气量狭小,遇事斤斤计较,那么在生活中就会处处碰壁,烦恼无限。假如能以实际行动理解、包容别人,那么你也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包容的。

   凡事不要斤斤计较这种道理,如果仅是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明可能会让人觉得晦涩、高深,在此我们还是以工作中发生的一些具体事情来加以说明。

   职场上常常有这样一种员工,他们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为了一点儿小小的利益就与同事争破头皮,从来不肯吃一点儿小亏。而他们似乎也因为自己的“聪明”而获利不少:比如公司给员工发放一批福利品,最后剩下一件,某个精明的职员就会跳出来,以某种借口将其据为己有,而其他同事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又或上司分给部门一个临时任务,这个员工一看任务有些麻烦,便借故推给其他同事,自己则一身轻松……  

   这样的精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十分实用,实际上正是与同事相处中的一大禁忌。因为,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最怕的就是太过认真仔细、斤斤计较。相反,如果能够在与同事相处时做到宽容别人,那么就没有处理不好的同事关系,没有化解不了的恩恩怨怨。

   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性格,由不同的人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集体。在这样的环境里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果你非要认真计较的话,每天你随便也可以找到四五件生气的事情。如:被人诬害、因同事犯错而受连累、遭人冷言讥讽等等。有人不即时发作,却暗自把这些事情记在心里,伺机报复,但这种仇恨心理,不单无法损害对方分毫,更会影响自己的情绪,自食其果。  

   在这个问题上,有些人处理得好,有些人处理得不好。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受人欢迎,在职场中如鱼得水,有些人却四面树敌,很难融入集体之中。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呢?

   原因多种多样,归根结底就是,不同的为人处世原则导致了不同的同事关系的产生。有些人在与同事相处中,“利”字当头,什么亏都不能吃,什么便宜都想占,工作拣轻的干,待遇往高处要,看别人时戴着显微镜,高标准、严要求,对自己就总是网开一面、另当别论。这样的人怎么会招人喜欢?又怎么能拥有和谐的同事关系呢?

   相反,如果能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与他人积极配合,在生活中与人为善,以宽阔的胸怀待人处世,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为一点点的蝇头小利与同事计较,这样的人怎么能不处处受到同事佩服和欢迎呢?

   所以,在与同事相处中还是要本着“宽以待人、胸怀大度”的原则,尽量不要与同事计较琐碎的利益,要目光长远,宽容大度,才能有所作为,同时也能为自己和同事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人生的幸福不在于得到的多,而在于索取的少。凡事斤斤计较的人看似得到的比别人多,其实再多又有何用。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不是孑然一身,争来争去的无非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物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