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琦萍<<我与<论语> >>有感

发布时间:2012-09-01 15:45:50    来源:别必亮   浏览:(152)

 
  陈琦萍先生在《我与<论语>》的题记中开宗明义地写道:“如果您因本书而发现人生的智慧,那么恭喜已得到一把开启幸福的钥匙。”此书是否一如作者所言蕴含着“人生的智慧”和“开启幸福的钥匙”呢?带着这一问题上,我拜读了这部洋洋洒洒近50万言的世著,不仅觉得作者言之不虚,而且对书中闪烁的绚丽思想火花也是叹为观止。

  众所周知,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但作者的认识并没有局限于此,通过自己对《论语》的研窟,他进一步指出:孔子的违大不在历代皇帝为他冠上素王或至圣先师的头衔,而在他的思想、言论的普遍性、永恒性、一贯性、可行性及适人性;孔子的思想可贵之处,不在于他“言性与天道”,而在于他用坎坷岁月编缀而成生活智慧,使他了解人性,进而获得健康,快乐。可以说作者的这一观点并非只是站在学术的角度简单地评价孔子,而是从生活的维度来识识孔子,这不仅拉近了孔子与我们普通人距离,使我们能够看到和蔼慈祥、乐观达群、可亲可敬的孔子的本来面目,而且有助于我们理解《论语》和孔子思想,像孔子那样以德行修养为基石,创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达成生的理想目标。

  通览全书,“适人性”和“生活智慧”正是《我与<论语>》这部书反复强调和着力挖掘的内容。作者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思我议”的方式对《论语》作了全新的诠释和考论。他认为:“孔子的思想来源于他的人生生活体验,故通人性,达情理,能践行。”钟鼎山林,各有天性。但我们若是注意吸纳孔子的“生活智慧”,如“道不同,不相为谋”、“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君子不忧不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等,那么,我们在待人处世上就能圆融通达,游刃有余。从这意义上讲,如果说《论语》是医治人心的良方,孔子是医治人心的良师,则并不为过。

  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人们焦虑、浮躁、恐惧、物性大于人性的问题已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病。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要遵循孔子的人己共乐、己达达人的人生准则,使人性得以安适,就能免受这种病症的侵扰,从而才以可能仿如置身陶翁笔下的世外桃源,拥有一方心灵的净土,在人生无形的大道上走得潇洒舒坦、畅行无碍,这也正是作者交给我们的“开启幸福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