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萍:心灵导师(师资)学修感悟

发布时间:2012-09-01 14:54:17    来源:爸妈在线   浏览:(141)

  点燃心中的灯

  2011-8-21

  在心灵导师师资培训的第一天早上,爸妈在线总裁,胡煜老师就向在座学员提出:“作为一名合格的心灵导师,首先就是要点亮自己心中的灯”听了他的话,使我对这句话产生了无限地遐想。

  纵观历史古今,无论是从宗教角度,还是从哲学或祖国医学角度,都从不同的测面论及到关于“心”的理念。比如,道教的“守中”就是指守住自己“心”的真相;佛教的“心欲动,意相随”则道出了心念的重要;道德经中,“道”,就是指“心”;《皇帝内经》中记载:“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和“心居诸宫之上”等,这些都说明了“心”是主导人体的核心。另外,当我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在描述自己的情绪时,常常会说“心痛”,“心酸”,“心硬”等等与心相关的词语。

  说到这里,“心”到底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说,“心”是我们自己的。它可以是万事万物,就如你想要什么或注意到什么,就是你的“心”;它可以达到没有边际,小到没有距离。其次,它是没有状态与居无定所的。仅仅只是一个透明的表象而已。就如水一样,能渗透进任何事物之中,吸收,改变,与刷新一切。

  因此,“心”的本质是纯净与公正的。它没有半点瑕疵。当我们的心变得从容淡定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生命深处的爱,慈悲,觉悟提升等品质。这些生命之品质,穿透负面情绪的障碍,而是我们能与生命的真相相连接,以产生自己心中的闪光点,即“心中的灯”。

  所以,“点燃心中的灯”就是生活出生命之品质,即在拥有一颗慈悲心,爱心的状态之中,时时处处照亮自己与他(她)人。

  信仰的力量

  2011-8-22

  信仰是心灵的产物

  信仰能够驱使人们共同应对不幸和灾难,促成整个社会的相互支持

  信仰是启动人心的一把钥匙

  信仰不单单是对某些宗教典故文字性理解与解释

  信仰是人们对未来世界正确的意识

  信仰能使人产生强烈地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能促使人在甘心情愿中,卧薪尝胆;学会在宁静中等待,理解,接纳,宽容,与宽恕

  信仰是伴随每个人成长的过程

  信仰是人内心深处对真理,爱,与和平的渴望与追求

  信仰是个体对自己内在生命深处潜能的开发

  信仰是人类追求的永恒课题

  信仰是促进人类迈向合一的动力源泉

  信仰是爱之生命甘泉

  觉知之人

  2011-8-23

  我心自有佛

  自佛是真佛

  自若无佛心

  无处找真佛

  注:做一个大彻大悟之人

  “心”的品质

  2011-8-24

  所谓“心”的品质指的是人应按照宇宙万物的本性,修正自己不符合宇宙本性的认识和习气。而宇宙的本性是指由空间,时间,物质,能量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即人应顺应自然发生的规律。在修心中,得到顿悟顿修。也就是说,人要修行,就需要降服自己的心,使之远离贪欲,从而使自己清净;并使自己忠诚,降服自我,做自己“心”的主人,而不做奴仆。因为,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畜生。而“心”的修行,重点在于修“觉悟心”,“信愿心”,“清净心”,和 “仁慈心”。

  而在修心的过程中,要“悟道”,“得道”,和“了道”。即体验,觉知,超越,与爱心无限……

道与法

2011-8-25

  老子《道德经》里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说的是有道和有名,还有非之道。也就是说,任何一门行业,都有其道,比如,商道,医道,法道,和生道。同时,它也向我们指出了“道”是道理,是寻根,求因,并把它规则化。佛教《金刚经》里讲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说的是法有法规,是求物之规,求果。因此,不管是老子之道,还是佛经之法,都是对自然规律的概括与总结。所以,在心灵导师这一新兴职业中,我们同样提倡道法并重的理念。

  在心灵导师的助人实践中,“道”是在寻因。也就是说,面对来访者,心灵导师因在从容淡定之中,寻求与发现出来访者的“病因何在”,即是出于心理上的障碍还是生理上的需要未被满足?当然,也可以依据马斯若的需要层次论与超个人心理学理论联系起来,找寻出当事人的“道”是什么?但是,在这里,身为心灵导师应该明确,这“道”是无相无形,无始无终,充斥宇宙空间,不受任何时空的制约。但它就发生在当下的瞬间。

  而“法”是空,是无相无形,无始无终,超越时空界限,且存在于万物之中。它是万物之根本。所以,身为心灵导师,在助人的时候,是没有固定的模式或方式方法来“法”的。而是沿用老子的“无为”论,就是要认识人的存在本质,看清个体的自然之道,而非人的主观作为与自然之道对立或对抗。因为,人应该适应自然之道,不能主观的破坏或坏这个人的自然之道。因此,“无为”之道就是心灵导师因遵循个体的自然之道,即“道法自然”,而不是胡乱非为。

  用心

  2011-8-26

  用心去做,是一个过程

  用心去经验,是留意与察觉

  用心与察觉,是感知与觉知

  用心去觉知,是顿悟与觉醒

  用心去顿悟,是智慧

  得到智慧便是超越生命

心灵成长

2011-8-27

  心灵成长几乎是一个人一生值得面对的课题。当我细问自己:到底如何才能使自己真正踏上心灵成长的路径时,我的思绪不由停滞在哪儿:此时此刻我内在的感受上。虽然,我此刻不能明确地说出我的感受是什么,但我能隐隐哟哟体验与感受到我内在生命的不断互动。也就是在此时此刻中,我没有了身份,没有了角色,没有了生活的欲望,和对周围的一切失去了留恋。而在此刻之中,我感受到了我自己的存在,因为,我在这儿!也就是说,心灵成长的初始阶段,要我们真真地做自己,做自己想要成为的自己。

  其次,在每日的平凡生活中,我们要面对无数次选择。每天面对新的选择,本身就意味着我们在不断地成长之中。但决定我们是否在成长,还是取决于此次选择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如果我们常常是勇于承担与接受自己因选择而带来的成败得失,那么,我们就是在成长;反之,就会怨天尤人。

  另外,人除了要不断地满足生理与心理上的需要外,人还有一个重要的需要就是要不断地来寻求满足人的精神提升需求。意大利教育学家蒙特梭利认为,刚出生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一开始孩子就有一个精神胚胎,而且,在这个精神胚胎中藏有心灵成长的密码。孩子只有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受和思考才能解开这个密码。所以,个体的心灵成长就是不要强迫,控制与压制,或摧残自己的选择和意志。反之,个体的精神生活就会受到破坏或压制。

  当然,成长的因素是多方的。比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关系为我们是贵重的。在这个宇宙之中,人的生存就是以关系为主的。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外,我们还有与他人,与物质,与心,与自然,与神的关系。在所有的关系之中,我们都要学会播下真心的种子。因为,用真心与爱心塑造的关系,是可以穿越尘世间永恒的时光。

  在面对痛苦忧伤时,要全然地去接纳,消化与吸收这些负性的因素。因着无条件的接纳,一方面我们顺应了自然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同时,也练就出从容淡定的人生气节。更重要的是在这接纳的过程中,我们抓住了稍纵即逝的创新,并超越了危机,而让自己的生命因平常而丰富。

  群友:大家好!我们将于2011年10月16日---11月13日(一个月)在西安举办“心灵导师”初级班,欢迎那些想得到心灵上的领悟与超越和生活品质与素质提高的家人前来与我们共享这丰盛的生命之粮!注:人在智慧之中,看到真相;并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之境界。

归属感

2011-8-28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如家庭,工作单位,或业余的兴趣爱好之中。其目的是从中获得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进而获得安全感。

  但是,这仅仅只是一个暂时性的感受而已。从新的发现中我们感受到,一个人获得归属感,并非是出自于个体依赖他人,努力取悦与他人,或是某个社会团体;而是出自于自己生命深处真诚而深刻的关爱。人若要想从迷惘与无价值 感之中觉醒,就得停止逃避,伤痛,担心,恐惧,压抑等等,并诚实地接纳自己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