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培训后的学员实习感受

来源:爸妈在线心理网作者:冯展东时间:2013-03-30
分享到:0

  欧阳素姣(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由同学们自己提出,在珠海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指导下,我们在某高校成立了生命意义探索小组,每组8—10人,基本为大一新生。心理咨询师协会每小组派出两人去高校陪伴同学们,实行每周一次的探讨。

  借用会心团体的模式,我们作为陪伴员,创造了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气氛,使小组成员可以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同时也成为他人的社会支持力量。培养成员与他人相处及合作的能力,加深自我了解,增强自信心,开发潜能。

  在贯彻好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同学们在熟悉的过程中,慢慢打开了心扉,探讨人生、学习、考试、成长、亲人、选择、甚至感情等同龄人的困惑,讨论是积极而热烈的,场面是生动而活泼的。感人处,情不自禁地哽咽......

  同学们的感受各有不同:有的是来释放压力,减轻焦虑,有的是借助集体的力量使自己更好成长,有的是来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有的是就某方面的困惑拿出来探讨……大家都觉得这种小组是非常有意义的,体会到了尊重、安全、温暖和信任,在小组里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假期里也不愿意错过每周一次的聚会。

  作为陪伴员之一,也有一些体会和大家分享:一定要做好保密原则,这样才能让大家畅所欲言;大学同学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不需要做过多的评论和指导,跟着他们的思路走;相对社会上复杂的心理障碍,同学们的生活要简单地多,提出的问题也就相对简单;相信在这样的陪伴下,小组成员要比其他同学心理健康得多,在以后面对人生路上更多坎坷的时候,能更从容地面对一切。

  坚持,不仅仅是对同学们而言,这种义务的陪伴,也需要我们更多的坚持。

  后记,可以把这种小组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这样让更多的同学从小就身心健全,矫治不良行为,理顺人格结构,学会调整人际关系,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即提高个人心理素质,使人健康、愉快、有意义地生活下去,从而促进整个民族的进步!

  方海玉:(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一直紧记住老师的一句话“心理学就是一门读人的学科”,来到了某高校,与大学生们一起组成“生命意义探索小组”。

  生命是唯一的、无法重復的、无法再现的、更是无法替代的。而生命的过程既有丰富性、多样性和不可知性,同时还具有神秘性和不可言说性。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自己的特别意义。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在小组里进行讨论,我们的小组具有法律效应的保密塬则,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遵守保密塬则。

  在大学的这几个星期,在跟同学们的相处之中,真正了解到塬来每个人的成长经歷的不同,就会造成性格的不同。对生命意义的看法也不同,对生活的态度也不同。而每个同学都很积极的配合,在每个同学的配合下,我们也把自己的心态放下了,不再是以咨询师的身份,而只是与一个朋友、一个陪伴者的身份。我们在同学之间也有了互相的信任和默契。我们每个星期都会有一个促动员。同学主动做促动员,然后针对促动员的话题进行探讨。促动员可以把自己的困扰和疑问直接说出来,然后每个同学都会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在他们的探讨下每个促动员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我们主要是做一个聆听者,尽量让同学自己讨论,在必要的时候我们会把他们偏离的话题纠正过来,最后促动员都会有一个反馈的总结,心情也得到了调整。其他同学也可以在其他人的意见中得到一些感悟,咨询师也可以在不断的实践中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平。

  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有时不免也有执着和想不通的事情,在跟同学们的探讨下,对不同生活的看法和经歷也有了理解。希望在以后的几年里,能够和所有的小组成员一起成长,一起去面对生活,迎接未知的挑战。

  谭敏虹(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师协会的组织与领导下,我们以“生命意义探索小组”为主题,诚挚地走进高校,开展生命意义探索小组,运用会心团体的模式,针对高校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与欧阳素娇一起,带领一个大学生自发组建的会心团队(10个人左右),至今做了为期4周,每次2小时的团体辅导。我依然还记得第一次看到那些成员的感受—基本是没有感受,当时我的首要任务是要记住他们的名字,我看到那些女生的善意与怯生生的,以及几位男生有点怀疑、等待证明的眼神。虽然那些眼神现在看来,在了解了他们的性格后看是那么亲切而可爱,但当时真是一个挑战,幸好当时我没空顾及这些了。我幸庆自己的一股勇力,勇于的尝试与实践,回忆为期1个月的经历,发现我的生活与想法随之而有所感悟与改变。

  小组形成初期,成员能否尽快相识,直接影响到团体凝聚力的形成。但是,初入一个陌生的团体,—般人都会多少有些紧张、焦虑,不知道周围是些什么人,他们会对自已带来什么影响,是伤害还是帮助。因此,第一次由教授引导成员相互认识,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感,然后由辅导员讲解团体辅导的方法、目的,与成员共同制定团体公约,说明了小组的原则,尊重、安全、信任、接纳、交流等,并采用一些轻松的话题,有助于成员在第一次聚会时有所认识,在以后的活动中互相配合、支持、协作。并要求每个成员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入组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团体目标,最后通过信任之旅活动,建立团体信任及学会如何信任他人的过程。

  经过为期1个月的小组活动,在短期内对改善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小组成员纠正了一些关于人际关系认识上的偏差,也增强了人际交往的信心,并有了实际行动。小组成员在咨询过程中,每次活动成长表明了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渐次变化,可以看出他们认知、行为和技巧的不断改变,人际关系也变得不像以前那样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