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爸妈在线研究所!

进食障碍的心理学认识进展

来源:来自网络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12-10-25 14:55:20|浏览:263评论:0
进食障碍以女性患者为主, 多发生于青少年期等均表明社会文化因素与发病有密切关联。在很大程度上,进食障碍其实是一种社会文化病。在物质富裕的文化中是以瘦为美,在贫瘠的文化中则以丰满为美,理想的体型总是难以达到的。在西方国家,贪食症开始流行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却是在近几年才开始流行的,但是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在发达的大城市, 苗条是社会标榜的理想体形,它代表着自信、自我约束、成功。过分地追求苗条和体形美而产生恐惧发胖的心理可能导致发

  进食障碍在西方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心理和社会问题,直接威胁身心健康,西方学者对其社会认知和治疗已经相当成熟,而在过去还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的中国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然而近年来进食障碍在中国也已经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一大杀手,因此科学探析其心理学研究进展对使更多中国人关注和了解进食障碍显得尤为必要。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是一种比较特别的心理疾病,通常认为进食障碍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两大综合征。

  心理学对进食障碍的认识现状

  进食障碍是与认知、情感及行为等心理障碍有关的表现为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的综合症,包括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不典型进食障碍(Atypital Eating Disorder,AED)和暴食症(Bing Eeating Disorder,BED)。

  神经性厌食症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对“肥胖”具有强烈恐惧和对体形、体重过度关注,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此采取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以减轻体重。有些患者已经瘦骨嶙峋却仍认为自己很胖,这种称为体像障碍,因此要注意区分进食障碍和体像障碍,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最新的《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把暴食症和异食癖等也加进进食障碍的范围,但都较为罕见。

  进食障碍的心理学理论分析

  1.认知行为理论

  该理论认为进食障碍是体形和外表错误观念的产物,他们提出进食障碍患者早期限制饮食有两种动力学因素,一是将控制生命的需要转移到控制饮食。当人在生命历程中遇到强烈挫败的时候便将对生活的控制欲转化为对饮食产生强烈的控制欲。二是自我形象过度受体重或体形的影响。她们是过分地从自己的体形及控制体形的能力等方面体现自我价值,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忍饥挨饿却并不觉得是件苦事。纠正以上因素对进食障碍的康复是很重要的。

  2.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进食障碍是与儿童早期未解决的冲突及口唇期没有得到完善发展有关。阿德勒认为“自卑情结”是一种强烈的自卑与不完善感,这种强烈的自卑与不完善感会带来压力感、心理退缩、以及对虚幻优越感的补偿性追寻。进食障碍是个体可以用来应付自卑的众多方法中的一种。进食障碍症状能使个体分散对强烈自卑的关注或使个体变得麻木,这样会使强烈的自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因此个体可能会越来越频繁的表现出进食障碍的症状。进食障碍可能是个体追求优越的一种方法,因为进食障碍的个体关注的只是他自己,脑海里只有对增重和变得肥胖的恐惧,而没有把精力从自身引向外部世界。缺乏社会兴趣部分地导致进食障碍,进食障碍者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比别人更好”或“更瘦”上面,而不是去满足生活的需要和为社会做贡献。

  进食障碍的心理学致病因素探析

  进食障碍的心理学致病因素主要有人格特征、情绪、自尊、社会心理文化因素等。

  1.人格特征

  进食障碍患者多存在人格障碍, 焦虑障碍比较普遍。厌食症患者往往会表现出顺从、倔强、过度控制、强迫和完美主义的人格特征, 而贪食症患者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 易冲动, 耐挫折能力低等特点。强迫性人格多是完美主义者,故易从自己身上找出缺陷,成为躯体变形障碍者,如找出的缺陷是“肥胖”,因而过度减肥,引起神经性厌食。故躯体变形障碍者易患神经性厌食。

  2.情绪

  个体的内在情绪,如兴奋、抑制、焦虑、忧郁、恐惧、愤怒、悲伤等对其心理状态和饮食有着重要影响。其中抑郁和焦虑情绪是引发或伴随进食障碍最重要的两种情绪。进食障碍患者表现出消极的情绪特征。所有进食障碍患者中有40% 到96% 的人会经历抑郁和焦虑障碍。

  3.自尊

  低自尊和身体不满都被发现是导致进食障碍的重要因素,两者在一定条件下互为因果,低自尊可能导致个体对自己身体的不满, 并因此引起与进食障碍有关的心理和行为,同样个体由于对自我形体的不满造成自我评价过低,长久引发低自尊。当自尊水平越低时, 就会出现更多暴食行为、有关体重和体形的态度以及整体的进食障碍心理和行为表现。因此,从提升自尊角度来对进食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可能会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突破口。

  4.社会心理文化因素

  进食障碍以女性患者为主, 多发生于青少年期等均表明社会文化因素与发病有密切关联。在很大程度上,进食障碍其实是一种社会文化病。在物质富裕的文化中是以瘦为美,在贫瘠的文化中则以丰满为美,理想的体型总是难以达到的。在西方国家,贪食症开始流行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却是在近几年才开始流行的,但是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在发达的大城市, 苗条是社会标榜的理想体形,它代表着自信、自我约束、成功。过分地追求苗条和体形美而产生恐惧发胖的心理可能导致发生进食障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