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无为” 思想:一种良好的社交技巧

发布时间:2012-09-16 20:59:56    来源:网络   浏览:(199)

老子哲学是以“道”为最高范畴的哲学,而道家的道论是以“无”为基础的道统有无论。所谓“无”本论就是指道家以“无”为本的思想。在《老子》一书中,老子第一次超越于“无物”、“无名”、“无为”、“无事”、“无味”、“无兵”、“无欲”、“无疵”等“无”的殊相,使“无”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老子认为好的统治者应该无知、无欲、无为、谦下不争,模仿道的特性,从而少些欲望,不去攫取、少些争斗。他主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对百姓是有益的,这样百姓就可以少被杀戮,过幸福安定的生活。说老子小国寡民也好,复古倒退也罢,但我们不能否认,这时老子的确是站在了普通百姓的立场上——反对因为统治者难填的欲壑,而轻视普通百姓的生命与生活。老子无为的统治思想在当时虽然没有被当权者采纳, 战国末期秦始皇还是以武力征服天下,但秦朝的暴孽统治并没有维持多久,不到两代就以亡国告终。  

而汉初的统治者则因为采取了老子的“无为而治”作为指导思想,才得以使统治稳定下来。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所出现的盛世与治世,都与统治者能够把老子恬淡无为的思想运用于国家治理当中是分不开的。只有统治者少些欲望,人民才会少被役使和杀戮,人民的生活才会幸福安宁。老子推崇一切顺其自然,清净无为,并告诉人们无为的好处。他以水为例,水虽然柔弱,虽然“谦下”、“不争”,但“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里他所谓“柔弱”、“无为”并不是主张人们什么都不去做,而是建议人们改变生存竞争的方式,不去死命地争夺,不去无情地杀戮,不去强求什么,顺应自然,这样才能达到实质上的最坚强有为。这些都是很有智慧的生活哲理。

老子“无”的哲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已经作为一种道德精神和传统文化,内化到当代中国人的头脑中,从而对人们行事的方方面面,都起到了现实的指导意义。“无为”思想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思想。老子说的“柔弱胜刚强”﹑“清静为天下正”,都是“无为而治”的企业管理思想。它要求领导在建立职能组织机构时,持一种“无为放任”的态度,除把必要的权利集中在自己手中外,应把更多的权利下放给下属,这样才能使下属更好地顺应实际办事,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也使领导能够摆脱枝节事务的纠缠,超脱地去谋虑企业大局方面的事。这样上下配合,各司其职,才能做好工作。

“无为”思想还为人们示范了一种良好的社交技巧。老子主张以柔弱退让处世,主张要谦下礼让,宽厚待人,因为“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奉行的以退为进的社交风尚,在我们全社会普及,就会形成一种谦虚谨慎﹑宽容和谐的社会风尚,这是我们国家安定团结的有利因素。宽厚退让,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实现社会群体的和谐,加强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和融合力,从而使中华全体名众齐心合力为建设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作出贡献。

中国文化中重要特征之田野风的生活与艺术及文学,采纳此道家哲学之思想者不少。比如,一些绘画和陶瓷上面的图样,为闲散快乐的场景,有渔翁或幽隐的文人,悠然闲坐在树荫下。


当前工业文明所产生的种种弊端,人与自然关系的日益对立,使越来越多的人憧憬“返朴归真”的“无为”理想,深深品味着道家文化的余韵。而老子及道家思想的灵魂也正以各种方式进入当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生活领域和学术领域,发挥着方方面面的作用。


“无为”的思想的重要社会价值,值得我们充分认识和重视;“无为”的思想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值得我们认真地发掘﹑吸收和利用。老子思想真是素朴之极而又深远之极,那些困扰古代人和现代人的最重大问题——人生的根本意义问题、终极实在问题、科学技术与信仰传统的关系问题、环境问题、伦理问题、等等--在他那里都可以得到某种或显或隐的解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