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万物演百家(1)

发布时间:2012-09-01 16:07:05    来源:网易   浏览:(168)

  老子《道德经》问世的时候,社会上还没有诸子百家。

  老子归隐后不久,由于兵乱,周室典藏,分散民间,不复宗窥全貌。在这一时期里,各家学子都在老子的基础上,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各执一端,各任其说,逞干世之术于当时。孔子、墨子、孙子、孟子、庄子、韩非子、鬼谷子等诸子并作,道家、儒家、墨家、兵家、法家、纵横家等百家蜂起,出现了中国文化上的第一个高峰。并且,也由此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框架,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始祖,比老子小20岁。据《史记》和有关史料记载,孔子曾面对面地向老子求教过,问礼问道,达五次之多。

  儒家的后学虽然无法亲身聆听老子的谆谆之教,但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荀子作为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体系的建构明显受到了《老子》的影响。传统儒家主张“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其核心是把“天”看做主宰人类命运的神秘力量。荀子用道家的天道自然观对这一传统儒学观点进行了改造,提出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他吸收了老子“道法自然”和黄老学派的“精气”说,否定了传统儒家的“天命”观念,将儒家有意志的“天”,改为自然之天、物质之天。

  先秦诸子中,受《老子》影响最大的当数法家。法家的代表申不害和韩非都“本于黄老”。对此,司马迁有一段评语,他说:“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虽然申韩的境界,远不如老子,但他们也是“原于道德”的。

  韩非口吃,说话不利落,但善于著书,他很是崇拜老子的。在《韩非子》一书中有两篇是直接关于《老子》的,这就是《解老》和《喻老》,这是流传至今最早的解释《老子》的文字。其中《喻老》就是用很多政治权术的小故事来解释老子,大谈如何在政治舞台上施展柔弱胜刚强的谋略权术,遗憾的是,韩非最后死于自己同门师兄弟李斯的阴谋权术下,看来他还是没有真正读懂老子的思想。

  受老子影响至深的,还有诸如以孙子为代表的兵家。孙子是军事家,但他主张不要随便动刀兵,他觉得兵事不祥,于是提出了“上兵伐谋”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观点,希望能够尽量用政治解决问题。老子曾讲道:“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为事天下”。孙子继承了老子这个观点,提出了“以正合,以奇胜”的主张;老子认为“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孙子兵法·虚实第六》也阐述了“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等观点。

  在诸子百家之中,道家文化堪称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派学说之一。需要说明的是,道家是在老子之后创立的一个哲学流派,道家之名始见于汉代学者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由于继承了老子的“道”作为其学说的核心,所以称之为道家,又因创始人老子既谈道又论德,道、德一体,所以又被称为“道德家”。

  著名哲学家张岱年说:“道家,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在先秦诸子中,道家对当时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能够与儒、墨抗衡的显学。由于当时社会一些著名人物对“道”与无为思想的理解不同,道家内部开始发生衍生和演化,并形成了老庄学派、杨朱学派和黄老学派等不同派别,将老子的道学推向了另外一个发展高峰。

  老庄学派

  老庄学派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列子、关尹等,代表作是《老子》(《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大宗师庄子

  庄子,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在家乡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吏,曾与魏相惠施交游,他拒绝楚威王的聘请,过着清贫的隐居生活。庄子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老子的“虚无”思想,认为“道”是“虚无”的实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