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人:我们已经沦为弱势群体

来源:来自网络时间:2012-09-05

  “登上新闻榜,我们已经沦为弱势群体。”严介和说。

  如今,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经常被越来越多的著名企业家占据着,名气、财产、私生活、绯闻,简直媲美娱乐圈。

  无论披露真实程度有多少,都成为坊间议论的重要话题。私生活被过多关注、企业内幕曝光等,已经对于这一群体产生了巨大威胁。

  隐私曝光带来的痛苦,逐渐成为中国CEO、企业家群体的心腹大患。

  名气引发的误解与危险

  “大家都知道你身价过亿,声名在外,送礼不到1万拿不出手,请客婉拒是‘耍大牌’不给朋友面子,经常有陌生人也借口困难找我资助帮忙,不堪其烦。”一位民营企业老板兼CEO称。幸福并未与财富成正比,不能随便出外,不能随意做事情,一举一动都要考虑到代表企业的形象,享受不到常态的快乐。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老板,考虑到财富的安全,穿的和吃的并不比以前更放得开,为了不露富,甚至刻意过得清苦。

  其实,高调反击或低调处理都只是表象,严介和们关心的是如何走出媒体的关注,让自己“长治久安”。另外,针对中国富人越来越多面临绑架勒索的社会现实,保险公司纷纷开始提供绑架险种和医疗救援服务。这个收入、生活水平高于常人的群体已经越来越面临绑架的威胁,2004年3000多起绑架案的绑架对象主要是比较富裕的企业家、名人及其家人、子女等。奇怪之处在于,热烈讨论的背后,社会舆论并没有偏向受害者。绑匪居然认为被害者不义之财甚多,他们是“劫富济贫”。网上留言也几乎没有为富人安全告急担忧的,大部分人在说风凉话,认为这是“为富不仁的后果”。一项调查表明,有40%左右的富人对自己和家人有一种安全危机感。

  解决方案:您大可不必惊慌失措,这都是独特阶层独特生活的一部分。不再追求化身超级名流,新一代的CEO应着重考虑如何把企业做好,大多数时间尽量保持低调,而不是让自己的名字频频出现于报刊的大字标题上。适当地控制曝光率,对不利自己的新闻,态度温和地给予客观的回应,点到即可,不用多说。

  私生活暴露引发的隐痛

  “我现在还没成家,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愿意自己的恋爱婚姻状况街知巷闻,甚至成为别人八卦的材料。”一位三十出头的年轻CEO说。

  财富榜中,鲜有披露个人婚姻和家庭状况,但他们的情感和生活也难免成为众人关注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富豪保持了持久的婚姻,在对待离婚的问题上依然慎重,如果有选择,还是会与自己的“发妻”共度余生。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罗慧兰教授认为:“目前富人的离婚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他们的情感更容易出问题,往往会以离婚收场。”有些拥有巨额财富的人,在选择对象时,更容易担心对方看中的是自己的钱而不是这个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他们担心离婚时的财产纠纷很可能让其多年积累的财富付诸东流。

  另外,随“狗仔队” 跟踪对象的扩大(部分名人常与明星有交往或牵连),围绕他们的绯闻也屡见不鲜。无论真假,年轻富豪与女明星的风流韵事,比商业新闻传播更广更快。情感隐私成为祸患的重要来源,在私生活上遭受非议,也许比事业上的挫折更伤害自尊。

  解决方案:您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保护自己的家人。一是可以向大众透露你真实的家庭情况和日常生活,让他们看到想看的一部分,同时理解你的无奈和苦心,当然不用过于详细透明。二是完全避而不谈,铁面“无私”,对外只讲工作内的事情,完全隔离出一个清洁的私人场所。

  财富引发的烦恼

  对于富豪排名这样的“数字游戏”,不少榜上有名者已是避之不及、备感无奈,更多的人则是不屑。

  为何“富人榜”让富人这么痛苦呢?北京市企业家协会及北京企业联合会会员部部长袁秀表示:“隐私被曝光以及由此引起的可能威胁已使企业家非常烦躁。”事实上,全球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都不愿意参加排行榜。一旦企业家真实的财富被披露,或者被披露的财富与其之前对外说的差别巨大,企业家便需要到很多部门去说明情况,甚至连政府对其的有关政策都有可能变动,股市的不确定性,也让富豪们不愿公开自己的财富。

  2005年的“黑马富豪”严介和也曾接受过本刊的采访,他自曝已辞去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现在的名片上已是“苏商集团”董事局主席。“今年不会再有我的名字了。” 2005年资产被称“飙升到125亿元”后,严介和从幕后站到聚光灯下,来自社会的猜测与抨击接踵而来。富豪榜从他的“弱势群体说”来看,显然已成为一个累赘。

  解决方案:就算您不愿意,财富披露有时也无可避免,尤其是上市公司股价、份额都摆在那里,难免别人不算计。需要做的,就是不要被追捧或误解冲昏头脑,专注自己的事业。

  企业内部矛盾引发的危机

  我们最新关注到的,是最近因员工矛盾暴露出的负面新闻。

  “秘书门”本来是一个老板指责秘书 、秘书反驳老板的邮件来往,可是因为内容在网络的泄露和传播,引发了一个重大新闻热点。据说该事件的中心人物EMC副总裁已经因为舆论的压力辞职。CEO们惊异地发现,一个普通邮件可以在网络和公众传播间产生这么高的热效应,而这种事态的发展趋势是他们所不能预料和掌控的。再如华为员工“过劳死”,也成为“中国资本家过度剥削员工”的话柄。一石激起千层浪,应对负面新闻,中国CEO大都还没有良好的心态和处理的经验,每当此时总是分外头疼。

  解决方案:您的公司可以建立危机公关(包括传统媒体与网络),以及统一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来处理突发情况,尽量缩小影响,导向正面。另外,尽量将内部矛盾在企业内部及时解决,所以,持续内控培训和定期考察员工疾苦也很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