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下一代心身健康公益项目
关心下一代心身健康公益项目

上海长宁:开创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

来源:中国未成年人网时间:2014-02-28

  上海长宁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时称关心下一代协会)成立于1988年12月。25年来,长宁区关工委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市关工委的指导下,认真贯彻“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紧紧依靠广大“五老”志愿者的资源优势,坚持以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为宗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探索、创新有为,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长宁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大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在青少年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这是关工委发挥优势作用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灵魂和根本。25年来,长宁区关工委注重发挥广大“五老”志愿者的优势作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主题教育活动”参与面广,成效显着。坚持从青少年思想实际出发,围绕理想信念重点,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尤其是近年来大力开展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教育活动,形成了年年有计划、经常有活动的生动局面。如“迎奥运”,“观世博”,“知我长宁、爱我长宁、兴我长宁”、“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等,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2013年,结合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部署开展了“坚信复兴路,共圆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下发文件,明确要求,进行广泛发动;编辑印发宣讲材料,为“五老”面向青少年开展宣讲活动提供教材;开展老少结对读书征文、知识竞赛和网上博文交流等活动。据统计,全区有54290多名青少年参加了主题教育活动。在老同志的带领下,广大青少年进一步认识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及其“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内在关系,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信心。

  第二,“德育报告团”在传递正能量中作用突出。区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成立于1990年,成员从40多人发展到400多人,集聚着一大批为新中国的创立、建设和改革开放作出贡献的“五老”志愿者。他们深入学校、机关、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抓住长征胜利、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诞生、改革开放等重要节庆日和纪念日,结合各自的人生阅历和所见所闻,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领青少年,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励青少年,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青少年,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青少年。25年来,报告团成员共作报告14200多场次,受教育的青少年达131万人次。2013年,报告团配合主题教育活动,在青少年中广泛进行了中国梦、强军梦、航天梦等宣讲报告,“五老”报告员作了326场报告,42800多名青少年听讲。老同志的报告,对青少年继承发扬优良传统,提高思想道德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马读会”的办学经验成为独特的工作品牌。长宁区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创办于1991年,至2013年已坚持了22年。共办学20期,有1166名学员结业。“马读会”面向区域中的高二学生招收学员,着眼于提高学生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打下思想基础。先后有50多位老红军、老将军、老干部、老校长、老教师,应邀担任了“马读会”的特邀老师和指导老师。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把学员领进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宝库的殿堂。他们不顾年老体弱、不管寒冬酷暑,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满腔热情地参加“马读会”的教学活动,与学员同听课、同读书、同讨论、同参观,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和奋斗感悟,帮助学员解疑释惑。老同志们坚定的理想信念、丰富的人生阅历、崇高的奉献精神,教育和引领着学员,影响和激励着学员。通过“马读会”三个专题的教学活动,学员们普遍感到受益匪浅,初步认识和理解了学习科学理论对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端正入党动机、走好人生之路的重要引领作用。“马读会”的工作经验,多次在中关工委召开的会议上作介绍,《人民日报》、《中国火炬》、上海电视教育台等报刊和媒体,也作过宣传报道。

  第四,“老少结对”的形式成为关工委工作的鲜明特征。25年来,各级关工委在配合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以“老少结对”的形式,注重发挥一老一少两个积极性,增进代际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成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如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开展“结对读书和博客秀”活动,帮助青少年理解书本的意义,指导读书的感悟。在2013年,有1019名青少年和881名老同志结对参加了读书征文活动,有74对老同志和青少年结伴在网上开展了博文交流。在社区文明建设中开展“结对共建”活动,青少年在老同志带领下,参与环境绿化、清洁卫生、尊老敬老、交通文明、扶贫帮困等工作,“向雷锋叔叔学习,像雷锋同志那样做事、做人”的理念深入青少年的心。在2013年,有8850多人次的青少年参加文明共建活动。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青年干部工作中开展“老青干部结对带教”,教育、卫生和部分街道关工委积极主动配合组织部门,物色挑选能胜任“传、帮、带”的老同志,参与培养带教活动。在2013年,区关工委配合组织部和区直机关党工委,组成由10位局级离退休老同志带教团队,与机关内80后的20位青年干部开展了“一年四季,助推成长”结对带教活动。区委卞百平书记参加了老青结对启动仪式,并在讲话中希望这种干部培养方式的探索,经过实践总结,能够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坚持做好特殊青少年帮教关爱工作,这是关工委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的主动作为为积极服务大局、主动配合做好特殊青少年帮教关爱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长宁区关工委于1995年4月成立了社会帮教志愿者小组,2008年5月成立了关爱工作团。18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红烛帮教行动”。区关工委组织关爱团老同志赴上海市少管所,与大墙内服刑的少年犯开展结对帮教工作。通过定期探视、书信往来、谈心交流、读书辅导等形式,对误入歧途的青少年进行思想帮助和真情挽救,启发、引导他们深刻反思,吸取教训,振作精神。18年间,“五老”志愿者与108名少年犯开展了结对帮教活动,在已回归社会的94人中,受到表扬、立功而提前释放的有59人。与此同时,“五老”志愿者还参与了对一些行为偏差生、刑释回归青少年、社会矫正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区关工委帮教组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新民晚报》、《中国火炬》等报刊都作过宣传报道。

  第二,“治未病关爱行动”。2008年以来,100多名“五老”志愿者在社区开展了与服刑人员子女结对关爱行动。开展心理疏导、法制宣传、警示教育等活动,带领他们参加主题教育、文明创建、法制教育、参观学习等活动,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里,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发生。

  第三,“爱心育苗行动”。区关工委在2005年设立了“姚连生奖励基金”,2010年又在各方的支持下,筹措资金139万元,建立“爱心育苗基金”,用于对低保家庭、单亲家庭、重病残家庭、农民工子女等需要帮助的青少年进行爱心助学工作。近三年还得到“博世”(中国)公司总部的支持,共捐资60万元用于帮困助学。在2013年,区关工委发放助学金27万元,有610名孩子受益。

  第四,“文化市场卫士行动”。近五年来,为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区关工委成立了由250余名老同志组成的网吧义务监督志愿者队伍,配合区文化执法大队,对全区所有营业性网吧和学校周边环境开展了定点、定人、定时的监督巡查工作,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成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迎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和复查工作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多次受到区领导的表扬。

  坚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这是关工委服务大局、创新作为的根本保证抓好基层,夯实基础,这是全区关工委工作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25年来,区关工委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加强组织网络和队伍建设。经过长期工作实践,区关工委逐步形成了“社区关工委建设跟着社区党建走”的工作思路,基层组织网络日趋健全完善,“五老”志愿者队伍不断充实调整。目前全区10个街镇和7个系统,185个居民区、59所中小学、19家医院都建立了关工委,2161个楼组建立了关工小组,实现了组织全覆盖。为充分发挥老同志作用,区关工委搭建了德育报告员、读书指导员、校外活动辅导员、特殊青少年关爱员、文化市场监督员、关工工作调研员等“六大员”工作平台。目前登记在册的“五老”志愿者为5702人。

  第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这已成为区关工委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和基础性工作。通过每年一次的定期调研、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的专题调研,区关工委深入基层,总结经验、了解情况、协调矛盾、解决问题,进一步加强了各级关工委的组织建设和班子建设,增加了基层关工委工作经费,推广了社区与学校签约联动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的有效做法,指导基层争创“五好”关工委活动等,起到了推动基层工作,夯实基层基础的作用。

  第三,扎实推进创建活动。区关工委建立了两年一次先进表彰制度,大力宣传弘扬“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和先进事迹。2005年以来,区关工委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五好”关工委创建活动,并结合中关工委提出的“三年基层工作年”的部署要求,制定意见、细化标准、培训指导、认真验收、总结交流,扎实推进创建活动,2012年,表彰了首批“五好”基层关工委44个,对基层关工委工作起到了激励和推动作用。

  25年来,长宁区关工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市、区级各项先进称号100多个,先后连续5次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获得全国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