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万物演百家(3)

发布时间:2012-09-01 16:08:54    来源:网易   浏览:(118)

黄老学派

黄老之学,是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从老子学说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的道家学派。

黄老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宋钘、尹文、慎到、彭蒙、田骈等人,其代表作是一系列的辉煌巨著,如《鹗冠子》、《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此外,王充的《论衡》也是黄老道家的名著,《史记·乐毅列传赞》中曾具体地列出了稷下黄老之学的传承系谱。

齐宣王时(前320—前302在位),黄老学就已盛行于世。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说:“宣王喜文学游说之上,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其中田骈、接子、慎到、环渊等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故慎到著十二论,环渊著上下篇,而田骈、接子皆有所论焉”(《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田骈,齐国人,善于谈论,有“天口骈”的称号。他的学说主要是一个“齐”字(《吕氏春秋·不二篇》),认为从“大道”来看,万物是齐一的。因此应付事物最好的办法是任其自然变化,强调“变化应来而皆有章,因性任物而莫不宜当”(《吕氏春秋·执一篇》)。他反对“好得恶予”,认为“好得恶予,国虽大不为王,祸灾日至”(《吕氏春秋·士容篇》)。

宋钘是宋国人,尹文是齐国人,他二人都与孟子同时,在其学说中,主要继承了老子知足反战的思想,具有强烈的救世精神。宋钘和尹文都提倡宽容、容忍侮辱、反对战争,同时,还主张“接万物以别宥为始”(《庄子·天下篇》),即接触事物首先要破除(“别”)成见(“宥”)。这在认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就是荀子所说“解蔽”,从而由片面看清全面,由局部看到整体。

汉初,以黄老学派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占据了历史舞台。当时社会初定,国家需要安宁,经济需要恢复与发展,人民需要休养生息。黄老学适应社会的需要,主张无为而治,得到汉初统治者的重视。汉文帝、景帝、窦太后及陈平、曹参、田叔等大臣等都以黄老学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著名的学者司马谈亦推崇“黄老之术”。淮南王刘安主持编纂的《淮南子》一书,是汉初黄老学的理论总结。

黄老学派在政治上,继承了道家的无为政治,同时又吸取了儒家的礼义仁爱的思想、名家的形名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等,从而融合了道家与儒、墨、名、法诸家的学说。他们强调的无为大多是指去掉机诈巧伪,因循自然,具有了积极进取的精神,所以司马谈在《论六家之要旨》中称:“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记·太史公自序》)

最能代表黄老道学的是黄老帛书,它们在1973年被发现于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包括《老子》帛书乙本之前的《经法》、《十六纪》、《称》及《道源》四篇,内有黄帝之学,外与《老子》相合。

西汉皇位传至武帝刘彻时,有一个大儒叫董仲舒,他建议武帝弃黄老之术而用儒家之学,从此形成了儒术独尊的局面。然而,就是这位董仲舒,在他的思想中却可以屡屡窥见老子的影子。董仲舒所著《春秋繁露·离合根第十八》上说:“为人主者,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宝……此人主所以法无之行也。”该书《保位权第二十》上又说:“为人君者,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