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我们的孩子“被幸福”

来源:来自网络时间:2012-09-05

  为推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都将拟定中小学生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同时还将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平台。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的中小学生非常累、非常苦,制定评价体系为减少学生厌学情绪。(11月28日《成都晚报》报道)

  幸福指数是指对目前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的主观指标数值。这个指数它首先是建立在主观意义上的对所处状态的一种感知。要提高一个人的幸福指数就得改善这个人目前的心理状态,而不是向成都市那样以为凭一纸体系就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幸福指数。

  所以说,这种做法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幼稚到了极点。他们以为建立了一个评价体系就可以改变目前学生的学习压力?就能减轻他们升学负担?或许,这是某官员在某日发现自己的女儿读书太累太辛苦,然后突发奇想要制定这样一个体系,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心血来潮罢了,也就不必当一回事。

  就目前来说,无论是看得见的课业压力,还是看不见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孩子离幸福感都是很遥远的事情。幸福对于孩子们来说,还真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可以说,只要中考、高考制度一天不变,学生的幸福指数就一天也得不到提高。我是从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的过来人,个中辛酸是深有体会的。想当初,为了迎接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我们不得不快马加鞭地跑,书包是越来越重,眼镜是越来越厚,作业是越来越多,试卷是越堆越高,感叹上了初中想念小学,上了高中怀念初中,那种被压制被束缚的日子总想早点结束。如今看来,我们一个个都成了应试教育下,升学压力下的臆想被“虐品”,成了高考这台机器下生产出来的一个个毫无个性、只会死读书的“产品”。

  可以说,幸福指数撼动不了应试教育体系,在当今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就是学校想让孩子幸福一些,家长也不一定同意。因为考不上重点初中和高中,孩子就考不上好大学。想要减轻孩子们的升学压力和提高学生们的幸福指数,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况且,很多地方一边是高举减负的大旗,一边却又在想方设法掏学生们的补课费,从星期一至星期五是作业大战,双休日不是补课,就是参加兴趣班,总之,没有一天不忙碌的。

  所以,要想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第一件事情就是真正减负,减轻学生双肩上的压力以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然而要做到这些,就要改革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