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的18种对立范畴

来源:爸妈在线心理网作者:编辑部时间:2013-05-23
分享到:0

  美国心理学史家沃森认为从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上看,心理学内容包括在18对以对立形式呈现的范畴中。

  (1)有意识的心理主义与无意识的心理主义,或称意识与无意识。强调人能意识到自己的心理事件和心理活动,把研究的则体现了无意识的心理主义。

  (2)内容上的主观主义与内容上的客观主义。把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或研究对象定义为个体主观的心理活动、心理事件或经验的观点属于内容上的主观主义,如冯特重心放在意识层面的心理活动上的观点构成了有意识的心理主义;而强调心理事件的无意识特性,以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作为心理学的研究重心的观点的内容心理学;而把研究对象限制在个体可观察的行为的观点则应属于内容上的客观主义,其典型的表现形式是行为主义。

  (3)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决定论的观点认为所有的心理事件都是有原因的,都是由某种先行的因素所决定的,因而我们可以依照先行事件解释心理活动;非决定论的观点与此相反,认为人的意志是自由的,人可以独立自主地作出决定,不受外在因素的干扰。

  (4)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所要探讨的是心理活动和心理的功能,而构造主义探讨的则是心理的内容或意识的构造。机能主义和构造主义在这里并不是指心理学史上的两大学派,而是指两种大的研究取向,机能心理学和构造心理学只是它们的两种极端表现形式。

  (5)归纳主义与演绎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如何开始?是从个别到一般,由事实到概括,还是从一般到个别,从一般原理到个别结论?心理学的归纳主义认为应从个别的事实和观察入手,在积累足够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一般性的假设;演绎主义则强调从一般性的心理假设着手,从已知的理论推论出未知的事实。新行为主义者赫尔就是典型的演绎主义者。

  (6)经验论与唯理论。经验论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起源于感觉经验。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都从属于经验论阵营。唯理论否认感觉经验的作用,认为知识来源于理性本身所固有的观念。在现代心理学中,行为主义者是典型的经验论者:而皮亚杰理论和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则在一定程度上应属于唯理论了。

  (7)机械论与活力论。机械论以机械的观点解释一切心理事件和心理现象。活力论则反对这种倾向。哲学中的活力论认为生命、意识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万事万物都具有生命、感觉和思维。心理学中的活力论强调意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心理现象的有机性,认为对于心理与意识的机械分析无助于其本质的认识。

  (8)方法论的客观主义与方法论的主观主义。强调研究方法的可观察性、共证性、重复性构成了方法论的客观主义;强调研究方法应适合意识和心理本身的特性,认为自然科学的客观实验方法不适合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构成了方法论的主观主义。这一对对立的范畴集中体现了实证主义和现象学这两种对立的方法论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9)元素论与整体论。元素论主张以小的单位描绘研究对象,认为只要理解了组成整体的元素,就可以对整体有清楚地了解;整体论与之相反,它把整体的研究放在首位,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构造主义和早期的行为主义主张把研究对象分析成小的单位,是心理学中的元素论者;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意识的整体特点,是典型的整体论者。

  (10)一元论与二元论。一元论有唯物和唯心之分,唯物的一元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唯一本源;唯心的一元论认为精神是世界的唯一本源。二元论主张物质和精神是世界上两个独立存在的实体,二者之间要么是平行关系,要么是互动关系。心理学发展史上的心身平行论和心身交感论都属于二元论的范畴。

  (11)自然主义与超自然主义。认为人的心理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一切心理现象都不可能超越自然规律,都可以在自然的框架内得到解释的观点构成了心理学中的自然主义。大部分心理学家是自然主义者,但少数心理学家如超个人心理学家则认为自然原则并不足以解释所有的心理现象,如高峰体验、瑜伽现象等。他们主张以超自然的原则解释某些心理现象。

  (12)一般规律的研究与特殊规律的研究(nomotheti cism-idio-graphicism)。前者强调发现适合于所有人的、普遍的、一般性的心理规律,后者则重点放在适合于个体特殊的心理规律上。

  (13)外周论与中枢论。把心理事件的起因置于身体之内还是身体之外是划分外周论和中枢论的一个明显的界限。行为主义主张行为是受外在刺激所控制的,因而是典型的外周论者;而认知心理学把重心放在内部认知过程的探索上,又明显代表了中枢论的观点。

  (14)纯科学观与功利主义观。心理学的纯科学观起源于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并在其弟子铁钦纳那里达到顶峰。纯科学观反对心理学的应用研究,认为那并非心理学本门,而属技术范围;功利主义观追求心理科学的功用,强调心理学的研究应能服务于社会。

  (15)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由于受到实证主义与现象学两种方法论的影响,心理学内一直存在着重视质的研究与重视量的研究两种倾向。质的研究把区分心理现象在性质上的不同作为重点,而量的研究者强调心理过程的数量化。

  (16)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理性主义强调人的理智、智慧和意志的主导作用,认为理性能战胜情感,意志能支配情绪;非理性主义的观点与之相对立,认为人的情绪和情感在人类的心理生活中起主要作用,理性处于从属的地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了本能冲动对于人类行为的支配作用,是典型的非理性主义。

  (17)静止观与发展观。怎样看待形形色色的心理现象?是以不变的模型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事实,还是把心理事实置于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以动态的眼光看待这些现象?前者是心理学中的静止观点;后者是心理学中的发展观点。

  (18)静态论与动力论。静态论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心理现象中持久的、恒定的一面,而动力论则注重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动因方面,力求寻找深层次的原因。弗洛伊德探索了本能冲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是心理学中最早的动力论者。

  在心理学家看来,上述18对范畴并没有穷尽心理学中的所有范畴,其他在心理学的发展中发挥影响的范畴至少还有这样一些:科学—人文、还原论—非还原论、意识—行为、先验论—环境论、本能观—文化观等。心理学是一门缺乏范式的学科,但却不是一门缺乏范畴的学科,范畴的多样性决定了心理学学科的复杂性。

上一篇:陈霖:三十年改写认知科学权威理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