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笔名与《周易》的渊源

发布时间:2012-09-01 15:50:10    来源:中国周易研究   浏览:(219)

  鲁迅,在有些读者或学者的接受视野里,是一个激进的反传统文化的人物;其实,鲁迅思想的肖像不是一句“反传统主义”就可以勾勒出来的。

  鲁迅曾经自我陈述,他是读过十三经的,《周易》是十三经之一。鲁迅的部分笔名与《周易》有着内在而深刻的联系,我们分析鲁迅的笔名就会知道鲁迅是如何巧妙地吸收《周易》文化、默默承载并传承着国学精华的。

  “乐贲”是鲁迅曾用笔名之一,鲁迅署此笔名发表的文章是《“日本研究”之外》与《介绍德国作家版画展》。“贲”(bì闭)是《周易》其中一卦名,由“离下艮上”组成,是装饰、文饰之意。《周易》曰:

  《贲》:亨。小利有攸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振甫先生的说明是:

  《贲》卦指装饰、文饰。从爻辞看,写对偶婚……《彖传》扩大了卦爻辞的意义,认为《贲》卦是刚柔交错的天文,文明以止的人文,是观天文以察时变,观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振甫译注《周易译注》)

  至此,我们明白了“贲”的涵义,而鲁迅正是在此意义上使用“贲”这一卦名的。“乐贲”之“乐”即快乐,合而观之,是对文饰或“人文”快乐的意思。这一笔名的意思与鲁迅署此笔名的两篇文章的内容是息息相通的。

  《“日本研究”之外》与《介绍德国作家版画展》所涉及的内容都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人文”相关。前篇关乎中国出版界,后篇关乎版画艺术。在《“日本研究”之外》一文里,鲁迅愤慨于中国人的日本研究的论文和小册子,“是中国人大偷其日本人的研究日本的文章了”,为此提倡不仅要研究外国,“尤其是应该研究自己”;最后告诫国人,“我们也无须再看什么亡国史了”,“我们应该看现代的兴国史,现代的新国的历史,这里面所指示的是战叫,是活路,不是亡国奴的悲叹和号咷!”“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精神在鲁迅此文里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介绍德国作家版画展》是对具体的德国创作版画展览会的介绍,“其版类有木,有石,有铜。其作家都是现代德国的,或寓居德国的各国的名手,有许多还是已经跨进美术史里去了的人们”,展览会上的版画,“和翻印的画片,简直是天渊之别,是很值得美术学生和爱好美术者的研究的”。版画艺术,鲁迅一直对之比较喜爱,并积极绍介和组织相关活动以推动中国版画艺术的复兴。版画正是“人文”之一种,鲁迅对它的喜爱正好与“乐贲”的字面意义(乐于文饰)吻合。在“乐贲”这一笔名里,不仅寄托着鲁迅对具有装饰性的版画艺术的钟爱,而且同样寄予着鲁迅以艺术革新社会的抱负。鲁迅对宏观的“人文”——出版界和对具体的“人文”艺术——版画予以高度的关注,与化成天下、改造社会的精神紧密联系,与《周易》中《彖》对“贲”卦的发挥和阐释遥相呼应。

  鲁迅“乐贲”的笔名,来源于《周易》的“贲”卦,是鲁迅对“贲”的装饰、文饰意义的借用,恰当地表达了鲁迅对装饰性艺术自幼便喜爱、至年老而不衰减的钟爱之情;同样,“乐贲”的笔名寄予了鲁迅对《彖传》对“贲”卦所阐释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伟大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表达了鲁迅乐于致力于“人文”,从而化成天下、推动社会进步的崇高精神。

  鲁迅“元艮”这一笔名也有着鲁迅阅读《周易》的文化背景。“艮”本为《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元艮”这一词汇的创造同样是受到《周易》语言的启发。在《周易》中,在乾卦、坤卦和屯卦里都有“元亨”一词,“元亨”是“大通顺”的意思,“元”即“大”之意。鲁迅笔名“元艮”的创造与《周易》有一定的实质性的联系。

  “元”是“大”之意,“艮”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看《周易》的艮卦。艮读为gèn,去声,由“艮下艮上”构成。《周易》曰: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周振甫先生的说明为:

  《艮》卦艮下艮上,山下山上,山是止,即止而又止。艮又是注视,艮上艮下,即加强注意。

  “艮”有“注意”和“止”两层意义。由此推论,“元艮”即“大注意”和“大止”的意思。

  “艮”的注意的意义体现在上面引用的卦辞中,意思是说,不要拘泥于局部,而要统观整体。“艮”的这层意蕴与鲁迅对施蛰存的批评异曲同工。施蛰存提倡青年去《庄子》和《文选》里找词汇,恰恰是一种只知道局部而不顾及整体的论点。鲁迅与施蛰存的思考方式相反,他是读过古书、得益于古书但也深深知道古书毒害的人,正如进过监狱而知道监狱真相的一样;沾染了牢狱气的人是可以说牢狱的坏话的,读过古书的人也可以说古书的危害。鲁迅完全是从整体的角度考察读古书对社会及青年的危害,不拘泥于细枝末节。所以,以“元艮”为笔名,是与《反刍》一文的内容紧密联系的,较好地表达了鲁迅对施蛰存的批评和否定:不可只注意于古书局部的词汇语言而忽略古书整体思想内容的危险。施蛰存是太过于注意局部问题了。

  “艮”的“止”的意义体现在《彖》的内容上,如上所引。“元艮”这一笔名含蓄地表明,施蛰存式的言论大可以停止了。“五四运动的时候,保护文言者是说凡做白话文的都会做文言文,所以古文也得读。现在保护古书者是说反对古书的也在看古书,做文言,——可见主张的可笑。永远反刍,自己却不会呕吐,大约真是读透了《庄子》了。”主张既然可笑,就应该停止了吧!鲁迅以“元艮”的笔名暗示了自己的态度,婉转、含蓄地传递着自己的立场。

  鲁迅“丰之余”的笔名的由来,同样蕴含着鲁迅对《周易》的理解和接受。不再赘述。

  鲁迅,以其独到而精微的意识化用着《周易》的文化蕴涵,传承着国学的精华。在今天大力提倡国学的时候,在一个又一个国学大师被重新认识和学习的时候,鲁迅,作为国学大师的一面,依然被遮蔽着,还缺少足够的理解和挖掘。鲁迅,寂寞的国学大师。

相关文章